鑒于以上兩點,即1、發散性,2、快速即時性,口語練習需要包含:
1、快速組句能力
如前所述,內容是交流的關鍵所在,如句子說出之后,全無句法,不知所云,那還不如不說。一個人的語言,說出來是否能讓人覺得有素養,是否能讓人一聽就肅然起敬,不敢小覷,很大程度上依賴于說話的水平。先不說內容的藝術,首先做到辭能達意,是交流的第一標準。并且再次強調,說出沒有太多錯誤的句子,說得時候才會有自信。
另,常有學習者,一句話不到10個詞,居然隔斷了5、6次之多,流暢程度大打折扣,為何?組句不夠快速自然,明明想到了東西卻還是說不出來。多數學習者仍舊處于學習的初、中級階段,以英文思維者少之甚少,故而不可奢望開口就是英文。則練習快速組句能力多數不依靠自己思考內容,而是專門鍛煉把思維轉換為英文的方式,抑或更準確些,鍛煉把“中文思維”轉換為“英文形式”的能力。
做法:參考之前的博文《翻譯整體學習法》,簡單做法即,把中英文雙向筆譯得很熟悉的短文拿來,看著中文說出標準的英文譯文即可,在口譯練習中成為“視譯”,是加快英文思維進程的法寶。
2、話題聯想能力
倘有人腦中一片空白,無話可說,則缺乏的就是話題聯想能力。用中文說話時,個人的思維連續性較強,海闊天空,自然想到什么說什么。然則,英文需要從頭鍛煉這個能力。同一話題領域中的詞匯,必須相當熟悉,否則到用時思忖過度,必然打斷思維的連續性。
做法:利用各種各樣的帶有情境的口語參考書,其中必須包含話題單詞和話題句型,進行一個又一個的話題深度研究,注意,泛泛而學起不到太好效果。
另外,《牛津英語聯想詞典(wordfinder)》是相當不錯的自學字典,譬如,當你查找home這個簡單詞時,會列出相當數量的與home有關的詞匯及其英文解釋及其用法,推薦使用。
經歷前面兩步者,大抵以為自己的口語已經成功,屬于登峰造極之流。然則天外有天,時有發現,native speaker與之交流,仍舊故意放慢了語速,且友好地縮減了口語詞匯量。曾幾何時,與一位美國GG、一位澳洲JJ聊天,三人一起聊海闊天空,本人還兀自得意,覺得口語已入化境。孰料吃飯其間,出去一趟約翰處回來,突然發現二人所聊的我一句沒有聽懂,感覺是,拉丁文么。這才韜光養晦,自知功成身退之日尚遙遙無期。
如乾坤大挪移,口語之長成,越到高級進展越為艱難。大多數人只能停留在第二階段,第三階段成為了終身的瓶頸。所謂第三階段,即能夠通透地如同native speaker一樣在第一時間非常迅速地、自然地、潛意識地運用英語進行思維和表達。關鍵在于速度和自發性。
如同劍客的修煉,口語的最高境界便是,“手中無劍,心中也無劍”。意即完全不用考慮語言形式的束縛,所有的思想都可以自由準確地表達。若問語言形式放到哪里去,答案就在潛意識中。當你把一切的語言符號和形式交由潛意識負責處理,則你的意識就可以解放出來進行更高級的思維活動 ---- 對于內容的處理,如演繹歸納判斷等等。想培養潛意識這樣一個出色的代理人,需要的是語言與感情的強烈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