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敢開口之人,除說不出之外,一大隱因即害怕發錯聲音,惹人笑話。此為語音關。簡單來說,充分利用自身的聲音條件,發出悅耳、標準的音節,對英語學習可謂作用大矣。試想,自己發出來的聲音連自己都不欣賞,都不能使自己愉悅,那哪里還有自信去征服別人的耳朵?故而,建立口語的基礎和自信,首先從語音做起。
第二點為語調關。此點不能和語音混淆。倘若把說英語比作跳舞,則語音就是舞者的每一個舞姿,而語調就是舞動的節奏、力度和流暢感。語音是靜態的,語調是動態的。語調直接關聯于個人把握流動信息的能力,以及情感投入的程度。譬如,本人常沿襲大學時代的習慣,早晚各朗讀英語文章一篇。確切說,應當是朗誦,因為還會有相當的抑揚頓挫,輔以合適的肢體語言。這當中的語調練習令本人時常樂在其中,如跳舞到high時,自會有種忘我境界。且有句話各位不得不知,“朗讀時會斷句的人,閱讀速度和能力都會強。”
建議:
A、早起時,先聽英語新聞15-20分鐘(以之熱身),再朗讀2-3篇長度約為500字的文章。
要點:剛開始讀的時候,一定要慢。求快而不得,越求快越亂。記住,你是來享受這個過程的。而后會發現,當你進入忘我狀態后,速度自然越來越快,精神越來越放松,讀得越來越準確。
B、適當輔以Friends之類的情景喜劇來聽。(此類情景喜劇一般會將語調夸張化,這樣對沒有真實語境的我們來說是很好的刺激材料。)
C、模仿新概念三或四冊的磁帶。眾人一聽這個名字就望而卻步,因覺得工程過于浩大。實則不然。只需要模仿其中一篇即可。記住,貪多嚼不爛,模仿是找感覺,請問,你去相親,是一口氣見10個人還是一次見一個?關于模仿的方式,新航道的金牌圖書《這樣學習英語最有效》里已有較詳細的闡述,這里簡單介紹。
第一遍,全文聆聽,眼觀文章。
第二遍,按住暫停,逐句模仿。
第三遍,全文聆聽,自己跟讀。
前述者,可以視為口語藝術的形式美。然則火無木不燃,藝術也需要內容本質。
口語學習界,常有人過度強調形式美,抑或形式夸張,以極端方式夸大形式的震懾力。糾其目的,無非是形式的模仿更加容易達到形似的效果,雖則無神,但普通學習者沒有多少判斷能力,自然就以為自己大功告成罷了。如此的英語學習,僅在短期內有心理上的滿足感,實則一旦進入真實語境,此人必是口不擇言,言不成句之輩,兀自感覺良好,沉浸在別人臆造出來的溫暖世界里,殊不知,丟大人矣。
是故,張口之前,胸有成竹自然必要。英語使用大致可分為聽說讀寫譯五個技能,拋去翻譯不算,聽讀過程為信息輸入過程,說寫過程為輸出過程。所謂 “輸出”,即“有物可出”,敢問肚里沒墨,何來洋洋灑灑三千文章?簡單說,即“這個句子你寫都寫不出來,說怎么說得出來呢?”這里并不是把口語和寫作劃等號,請勿斷章取義。語體上,的確口語和寫作大有不同。然則,英語的句子思維組織,語境把握全然屬于同一系統,怎可孤立來看口語和寫作呢?贈君一句話:“從某種角度說,寫作是口語的初級階段。”
因此,這第二步,就是加強自己的寫作能力。
不過,這里并不是全面的寫作能力。口語交流是一個雙向互動的過程,比之于議論文的框架性邏輯思維,更加強調的是發散性思維。另外,從時效性上來看,寫作可以很緩慢,很精細,而口語需要的是最快速的反應。因此,可以說,口語需要一個人的思維狀態更加輕快自然。諸位可得記住了,憋著一口氣心說我玩命也要講好這幾分鐘的這種想法,反倒會令人一句完整的話都講不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