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Ⅱ卷
22 . ( 17 分)
( l )用螺旋測微器測圓柱體的直徑時,示數如圖所示,此示數為 _______mm。
( 2 )利用圖中給定的器材測量電壓表V的內阻Rv。圖中B 為電源(內 阻可忽略不計), R 為電阻箱,K 為電鍵。
① 將圖中實物連接為測量所用的電路。
② 寫出實驗中必須記錄的數據(用符號表示),并指出各符號的意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用②中記錄的數據表示RV的公式為RV=___________。
23 . ( 16 分)圖中MN表示真空室中垂直于紙面的平板,它的一側有勻強磁場,磁場方向垂直紙面向里,磁感應強度大小為B 。一帶電粒子從平板上的狹縫O處以垂直于平板的初速v射入磁場區域,最后到達平板上的P 點。已知B 、v以及P 到O的距離l .不計重力,求此粒子的電荷q與質量m 之比。
24 . ( 19 分)如圖所示,在傾角為θ的光滑斜面上有兩個用輕質彈簧相連接的物塊A、B.它們的質量分別為mA、mB,彈簧的勁度系數為k , C為一固定擋板。系統處于靜止狀態。現開始用一恒力F沿斜面方向拉物塊A 使之向上運動,求物塊B 剛要離開C時物塊A的加速度a 和從開始到此時物塊A 的位移d。重力加速度為g。
25 . ( 20 分)
如圖所示,一對雜技演員(都視為質點)乘秋千(秋千繩處于水平位置)從A點由靜止出發繞O點下擺,當擺到最低點B時,女演員在極短時間內將男演員沿水平方向推出,然后自已剛好能回到高處A 。求男演員落地點C 與O 點的水平距離s。已知男演員質量m1,和女演員質量m2之比=2,秋千的質量不計,秋千的擺長為R , C 點比O 點低5R。
26.(13分) A、B兩種固體,都由甲、乙兩種元素組成。在A、B中,甲、乙兩種元素的原子個數比分別為1∶1和1∶2。高溫煅燒A、B時,產物都是C(固體)和D(氣體)。由D可制得E(酸)。E和另一種酸組成的混合酸跟甲苯反應可生成三硝基甲苯。C與E的稀溶液反應得到溶液F,往F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有紅褐色沉淀生成,該沉淀經灼燒后轉變成C。往F溶液中加入甲元素的單質得到溶液G。試根據以上信息填寫下列空白:
(1)A的化學式(分子式)是
(2)B煅燒生成C和D的化學方程式是
甲元素的單質與F溶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是
(3)往G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發生的現象是
27.(20分) 有6瓶白色固體試劑,分別是氯化鋇、氫氧化鈉、硫酸鈉、硫酸銨、無水硫酸銅、碳酸鈉。現只提供蒸餾水,通過下面的實驗步驟即可鑒別它們。請填寫下列空白:
(1)各取適量固體試劑分別加入6支試管中,加入適量蒸餾水,振蕩試管,觀察到的現象是:。
被檢出的物質的化學式(分子式)是
(2)分別取未檢出的溶液,往其中加入上述已檢出的溶液,觀察到的現象和相應的離子方程式是:
1支試管中有白色沉淀生成
2支試管中有藍色沉淀生成
被檢出的物質的化學式(分子式)是
(3)鑒別余下未檢出物質的方法和觀察到的現象是: (ⅱ)。
28.(15分)下圖中每一方框的字母代表一種反應物或生成物:
已知氣態烴D(其密度在同溫同壓下是氫氣密度的13倍)跟物質F反應時產生明亮而帶濃烈黑煙的火焰。請寫出下列字母代表的物質的化學式(分子式):A、B、D、E、H。
29.(12分) 聚甲基丙烯酸羥乙酯的結構簡式為 ,它是制作軟質隱形眼鏡的材料。請寫出下列有關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1)由甲基丙烯酸羥乙酯制備聚甲基丙烯酸羥乙酯
(2)由甲基丙烯酸制備甲基丙烯酸羥乙酯
(3)由乙烯制備乙二醇
30.(21分)(1)取生長狀態相同的兩組番茄幼苗,置于表中所列A、B兩種培養液中,
在相同的適宜條件下培養,甲組用A培養液,乙組用B培養液。
①若干天后發現,兩組番茄苗下部葉片顏色不同,甲組呈_____________________,乙組呈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中+表示有,—表示無)
②為了證明發生此現象的原因,分別取兩組不同顏色的等量葉片提取、分離葉綠體色素。層析結果表明,兩組葉片的類胡蘿卜素顏色相同,但是乙組葉綠素的顏色比甲組的________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③該實驗采用的方法可用來研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擬谷盜是危害糧食的一類昆蟲,現將甲、乙兩種擬谷盜等量混養在不同環境條件下的同種面粉中。培養一段時間后,分別統計兩種擬谷盜種群的數量(以兩種擬谷盜數量總和為100%),結果如下表:
①根據上表數據,在下面提供的坐標中繪制濕冷、干溫條件下擬谷盜數量百分比的柱形圖。
②甲擬谷盜與乙擬谷盜兩個種群之間的關系為_____________。
③在本實驗中,引起兩種擬谷盜種群數量變化的非生物因素是______________。
④從實驗中可看出,在同一環境條件下兩種擬谷盜種群的數量變化不同,表明物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素起重要作用。
31.(21分)
已知水稻抗病(R)對感病(r)為顯性,有芒(B)對無芒(b)為顯性,兩對基因自由組合,體細胞染色體數為24條。現用單倍體育種方法選育抗病、有芒水稻新品種。
(1)誘導單倍體所用的花藥,應取自基因型為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植株。
(2)為獲得上述植株,應采用基因型為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兩親本進行雜交。
(3)在培養過程中,單倍體有一部分能自然加倍成為二倍體植株,該二倍體植株花粉表現________________(可育或不育),結實性為______________(結實或不結實),體細胞染色體數為__________________。
(4)在培養過程中,一部分花藥壁細胞能發育成為植株,該植株的花粉表現________________(可育或不育),結實性為______________結實或不結實),體細胞染色體數為_____________。
(5)自然加倍植株和花藥壁植株中都存在抗病、有芒的表現型。為獲得穩定遺傳的抗病、有芒新品種,本實驗應選以上兩種植株中的____________植株,因為自然加倍植株_____________,花藥壁植株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鑒別上述自然加倍植株與花藥壁植株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