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現代文閱讀(9分,每小題3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
(1)唐詩現在又開始讓人感覺真切和親切了,這是經歷了和傳統文化分別的痛苦之后才有的內心感覺。經歷了千年,唐詩還留下那么多,可以想象當時的創作盛況。那么多唐詩顯然不可能都是為了功名而寫作的。它是一種流行的東西,是社會場合的一種交流方式,更多時候就像現在的歌詞。王之渙和高適、王昌齡幾個去歌臺舞榭,聽歌女唱他們的詩。幾輪下來,獨獨聽不到王之渙的詩。王之渙指著歌女中最美的一個,對在座的詩人們說,如果她唱的不是他的詩,他從此就不寫詩了。那個最美的歌女出場唱的果然是王之渙的《涼州詞》“黃河遠上”那一首。這說明我們所景仰的唐詩,在當時很可能多是傳唱的歌詞。當時寫詩的人太多了,即使是李白,也可能就是在盛唐被歌唱了一些年。在晚唐大概唱不過小李杜和溫庭筠吧?杜甫的詩,可能文本些,難以流行;杜甫的崇高地位,在他死去數十年后才建立,應該和唐詩本真的歌詞性質有關。
(2)從這個意義上說,三十年來中國內地流行歌詞的長盛不衰是值得欣喜的。人在這個世界上生活著經歷著,悲歡冷暖,酸甜苦辣,都會感動在心,用心去歌唱。歌唱的內容就是人的現實和夢想,譬如生命、愛情、母親、故鄉、離別、重逢、游歷和從軍等等。這些在唐詩里也都寫遍了。李谷一首唱的《鄉戀》,對于故鄉的依戀和懷念的心情,和李白的《靜夜思》是一樣的精致平實。谷建芬作曲的《燭光里的媽媽》和孟郊的《游子吟》可以匹敵,《思念》和李商隱的無題詩,美感是相通的。還有北京奧運會主題歌《我和你》和王勃的“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相比,也是不見遜色的。
(3)把現在的歌詞和唐詩比較,只是想說明兩者是同樣的東西。盡管不在同一時空,兩者的文化身份是一樣的。雖然兩個時代的作品也無法混淆,同樣的留別的詩,徐志摩的《再別康橋》和羅大佑的《追夢人》就不一樣。但徐志摩的文本的詩無愧于時代,羅大佑的歌詞同樣無愧于時代。至于說歷代的歌唱同樣珍貴,為什么唐詩讓我們心存景仰,甚至是徐志摩的詩總覺得要比現在的歌詞好多了?且以唐三彩為例。唐人見到的唐三彩一定和我們見到的不一樣。我們見到的唐三彩要美得多,是時間和距離產生了美。當時的唐三彩和唐詩一樣流行,時尚。時時面對的東西,美不到哪里去。迎面的歌唱可能不被看重,千百年的歌唱,會滋潤和鼓舞同樣歌唱著的心。
您現在的位置: 首頁 > 高考頻道 > 高考語文 > 高考語文真題 > 北京高考語文真題 > 正文
- 下載該資料的人還下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