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一中2014屆高三下期第六次模擬試卷
歷史
本試卷分第I卷(選擇題)和第Ⅱ卷(非選擇題)兩部分,共12頁。全卷滿分300分。
考試用時150分鐘。
注意事項:
1.答題前,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等填寫在答題卡規定的位置上。
2.答選擇題時,必須使用2B鉛筆將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
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它答案標號。
3.答綜合題時,必須使用0.5毫米黑色簽字筆,將答案書寫在答題卡規定的位置上。
4.所有題目必須在答題卡上作答,在試題卷上答題無效。
第I卷 選擇題 (共144分)
本卷共36小題,每小題4分,共計144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
合題目要求的。
13.
著名史學家呂思勉曾對中國早期政治制度作這樣的評述:“《書經·洪范》載‘汝則有大疑,
謀及乃心,謀及卿士,謀及庶人,謀及卜筮。汝則從,龜從,筮從,卿士從,庶民從,
是之謂大同。……’此以(一)君主(二)卿士(三)庶人(四)龜(五)筮,各占一權,
而以其多少數定吉兇。”材料反映出的主要觀點是( )
A. 中國早期政治極具神權色彩 B. 中國早期政治充滿迷信愚昧
C. 中國早期政治實行等級制度 D. 中國早期政治帶有民主遺風
14.《司馬光奏議》載,“夫農、工、商賈者,財之所自來也。……公家之利,舍其細而取其
大,散諸近而取諸遠,則商賈流通矣,農、工、商賈皆樂其業而安其富,則公家何求而
不獲乎?”在這里,司馬光( )
A.堅持“重農抑商”政策 B.指出促進商業流通的重要性
C.提出“農本商末”觀點 D.說明保持社會穩定的必要性
15.顧炎武說“盡天下一切之權而收之在上,而萬幾之廣,因非一人所能操也,而權乃移
于法。于是多為之法,以禁防之,雖大奸有所不能逾,而賢智之臣亦無效尺寸于法之外
,相與兢兢奉法,以求無過而已。于是天子之權,不寄于人臣,而寄于胥吏。……守令無
權,而民疾若不聞于上,安望其致太平而延國命乎?”可見顧炎武認為國家衰落的根源是
( )
A.皇權高度強化 B.法律過于嚴苛 C.官員不思進取
D.權力寄于胥吏
16.歷史研究,強調“論從史出”,下列選項中,材料與結論之間邏輯關系正確的是
| |史 實 |結 論 |
|A |宋代發明了活字印刷術 |宋代以后雕版印制技術基本不 |
| | |再使用 |
|B |考古發現唐長安城中的坊建有坊墻 |唐代城市中普遍實行坊市制 |
|C |19世紀中期,英國生活資
您現在的位置: 首頁 > 高中英語 > 高考文科綜合 > 高考歷史模擬題 > 正文
- 下載該資料的人還下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