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2014屆高三歷史命題比賽附答案 文科綜合試卷 歷史部分
選擇題部分共12小題,每小題4分,共48分。在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
12.蘇格拉底提出“美德即知識”,認為德性的根據在于知識,有知識就有德性。王陽明提
出“致良知”,認為德性的根據在于“良知”,良知是是非善惡的標準。以下評述準確的是
A.都強調知識在美德形成中的主導性 B.都堅持德性在政治活動中的關鍵性
C.都遵循邏輯在理論體系中的建構性 D.都重視道德在個人修養中的重要性
13.錢穆在《中國歷史政治得失》中談到:“政治制度是現實的……任何制度,斷無二三十年而不變的,更無二三百年而不變的,但無論如何變,一項制度背后的本原精神所在,即此制度之用意的主要處則仍可不變。”下列各項制度的發展演變,體現了這一觀點的有 ①西周的分封制 ②古代羅馬法 ④英國君主制 ④美國的憲政體制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14.史載,宋朝湖州(地處今浙江省北部,北瀕太湖)農民“以蠶桑為歲記”;嚴州(位于今浙江省西部,錢塘江流域)“谷食不足,仰給它州,唯蠶桑是務”;太湖洞庭山區(今江蘇吳縣太湖之濱的東、西洞庭山)“然地方共幾百里,多種柑橘桑麻,糊口之物,盡仰商販”;“蜀之茶園,皆民兩稅地,不殖五谷,唯宜種茶”;穎昌府(今河南許昌)“城東北門內多蔬圃,俗稱香菜門”。上述材料最能說明宋代
A.經濟結構變動 B.經濟重心南移
C.小農經濟衰落 D.農產品商品化
15.有學者對某次戰爭曾有這樣的評價:此戰大敗,成中國之巨禍,中國的民族具有群體意義的覺醒也因此而開始。“此戰”指的是
A.鴉片戰爭 B.第二次鴉片戰爭
C.甲午戰爭 D.抗日戰爭
16.某校校本課程“中國走向現代化的艱難歷程”擬分為五個單元:第一單元,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第二單元,救亡圖存,君主立憲;第三單元,民主共和,三民立憲;第四單元,……;第五單元,柳暗花明,以俄為師。其中,第四單元的主題應是
A.五四精神,旗幟高揚 B.欲變社會,先變思想
C.國共合作,國民革命 D.武裝割據,開創新路
您現在的位置: 首頁 > 高考頻道 > 高考文科綜合 > 高考歷史模擬題 > 正文

- 本節目其它精彩文章:
- 查看更多>>
-
天津市薊縣下倉中學2014屆高三歷史第二次模擬考試試題新人教版
天津市薊縣下倉中學2014屆高三歷史第二次模擬考試試題新人教版 下倉中學2014屆高三第二次模擬考試歷史試題 本試卷分第I卷(選擇題)和第II卷(非選擇題)兩部分。本試卷共100分。 &n2014-05-14 編輯:kekenet 標簽:
-
江蘇蘇錫常鎮四市2014屆高三歷史5月教學情況調研試題附答案(新人教版)
江蘇省蘇錫常鎮四市2014屆高三歷史5月教學情況調研試題(二)(掃描版)新人教版 江蘇省蘇錫常鎮四市2014屆高三歷史5月教學情況調研試題(二)(掃描版)新人教版[pic][pic][pic][pic][pic][pic][pic][pic][pic][pic][pic][pic]2014-05-14 編輯:kekenet 標簽:
-
江西省南昌市2014屆高三文綜(歷史)第二次模考試題附答案
春秋時期,鄭國商人和政府約定:商人不背叛公家,公家不得干涉商人營業。說明在這一時期 -
河北省保定市2014屆高三文綜(歷史)第二次模考試題附答案(新人教版)
(1)監察范圍廣,受監察官員眾多,直接對皇帝負責;應忠直敢言(4分)有助于加強對官員的監督,規范行政;加強對地方的監督;加強皇權專制(6分) -
北京市西城區2014屆高三文綜(歷史)二模試卷附答案
西漢時期103郡中,秦嶺淮河以北有74郡,以南有29郡;西晉時期162郡中,秦嶺淮河以北有86郡,以南有76郡。與這種變化相關的因素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