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細心聽題。
考生聽長段對話和短文理解時,推理思路要正確,要有扎實的語言基礎,能理解較深較長的語言材料,在語篇環境中抓住要點,記住某些細節和事實,找到答案。
聽對話理解時,考生可能無法從對話中直接找出答案。我們必須回憶對話內容,用歸納、推理判斷或計算等方法,將所獲取的信息進行加工然后答題。有時答話人并非直截了當地去回答問話人的問題,而采用了某種含蓄、委婉的回答方式。這種題需要考生仔細推敲,找出其“潛臺詞”。
聽短文時,需做到整體理解中心內容,把握主要情節,抓要點,邊聽邊用筆記下重要信息。如全文或段落主題句的關鍵詞,人名、地名、日期、數字等關鍵詞等。記錄符號要形成習慣,還應盡可能簡明,只要自己懂就行,不影響跟聽速度。此外對于關鍵詞的詞義要學會推測。對于人名、地名等一些不影響文章理解的詞,不必多想。對于未聽懂而又必須理解的關鍵詞,要在聽過全文之后,再根據上下文猜測詞義。切忌在聽短文的過程中在某個詞上糾纏,結果一步跟不上,步步都踏空。
對短文的首句和首段一定要注意抓聽。目前短文理解的大部分材料是記敘文或講話稿。其首句或首段往往是全篇文章的理解線索,如作者觀點、內容概要、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及起因等。聽懂這些內容有助于整體理解文章,也有利于調節情緒。要特別注意,在所聽的較長對話或短文中,結尾部分所給出的信息往往不會是題目的正確答案,而僅僅只是一個“陷阱”。決不能因為聽的時間長了產生松懈的心理,造成誤選。
3. 果斷選題。
考生在選擇答案時必須堅決果斷,一定要具有良好的應試心理狀態。在聽力測試過程中,聽力測試各小題之間的停頓時間很短。切記不可因某個小題未聽懂而患得患失,因一題失多題。遇到未聽懂或未完全聽懂的題,應迅速猜出下一個答案,然后果斷地放棄此題,爭取時間搶看下一題。有時考生聽懂了,但因閱讀選項速度太慢,或者一時難以確定正確答案,猶豫之間,下一題又開始了。在這種情況下也應果斷地放棄,而不能心中總是想著該題。如果注意力停留在過去的內容上,不切實際地想不丟1分,反而會背上包袱,顧此失彼,很容易打亂后面答題節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