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每個孩子節日快樂
山的這邊:高樓林立,金碧輝煌,繁華喧鬧;
山的那邊:低屋破瓦,雜草叢生,荒涼冷清。
山這邊的孩子:身著名牌,背著鮮亮的書包,認真聽著老師的諄諄教誨;
山那邊的孩子:打著補丁,扛著古舊的鋤頭,盼望有一天可以走出大山。
山這邊孩子的節日:買禮物,吃大餐,看電影,去游樂場……從幾十上百元的玩具到時尚的衣帽,從精美的畫冊彩筆到電子游戲機,他們在這一天的愿望都可以滿足,但他們似乎缺少了點什么。
山那邊孩子的節日:和平時的日子一樣,在大山的陪伴下,啃著窩頭,吃著咸菜,唯一不同的可能是書包里多兩個煮雞蛋。他們在這一天也會感到快樂和幸福,但似乎也缺少點什么。
這個世界就是如此。有一些不理想,有一些不完美。有了舒適的生活條件,可能會少一些心靈的健康和快樂;有了精神的富裕,卻少了些物質的豐富。
而事實上,山這邊的孩子如果只追求吃喝玩樂的兒童節,只追求這樣的生活,那么他們以后的生活中有的只是攀比,有的只是盲從,有的只是對物質生活產生更多不切實際的奢侈追求。什么叫精打細算,什么叫艱苦樸素,或許離他們將越來越遠。
有人說,苦難是一筆財富,而對于一個缺少吃、穿、學,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和成長條件都很難滿足的孩子們來說,這樣的苦很難再轉化為更多財富的。山那邊的孩子過著他們艱難的生活,他們吃得差,穿得差,更重要的是他們缺少與外界的溝通,他們缺少基本的讀物。
那么,就讓孩子們的節日過得更有意義些吧!讓山這邊的孩子在“六一”時把自己不用的書、不穿的衣服和不玩的玩具收集起來,或者把自己的“壓歲錢”“零花錢”買成禮物,送給山那邊的小朋友,給他們帶去更多的快樂;讓山這邊的孩子在這樣的節日里,帶上簡單的生活用品,和山那邊的孩子一起生活一天,讓山那邊孩子們的淳樸和憨厚、樂觀和堅強,為山這邊的孩子帶來更多精神的財富。讓孩子們美好單純的節日活動為這商業氣息濃厚的社會帶來一片澄澈的天空。
愿每一個孩子都節日快樂!這是我們對他們的期許和祝愿,簡單卻永遠!
名師點評:
文氣貫通,獨具匠心。文章有“鳳頭”統攝全篇,有“豬肚”充實豐富,有“豹尾”精彩呼應。“鳳頭”詩化,有新意,明凈清爽中顯出考生寫作視角之獨特;“豬肚”含金量高,有層次,自然透徹中見思維之開闊;“豹尾”有力,有回扣,短小精悍中顯結構之嚴謹。
圍繞中心,秀出細節。圍繞著“讓每一個孩子都快樂”這個中心,考生運用對比的手法,非常細膩地刻畫出城市孩子和山里孩子截然不同的節日生活,最后有力地表現了自己的觀點:孩子的節日更需要精神財富的給予。
妙筆生花,筆法多變。文章妙句信手拈來,且巧于穿插。開篇排比句的使用,先聲奪人。“孩子們澄澈的天空”“簡單而永遠的祝愿”等語句的點綴,更讓文章脫穎而出。
您現在的位置: 首頁 > 初中英語 > 中考語文 > 中考滿分作文 > 正文

- 閱讀本文的人還閱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