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少題靠細節無法解決,怎么辦?”
徐可風支招:這種無法靠細節解決的題目必定涉及到文章的主題句,只要把主題句找出來,理解后答案就出來了。那么主題句的到底如何找?徐可風建議這么找:
1. 位于段首的主題句
一般而言,以演繹法(deduction)闡述觀點的文章,主題常常在文章的開頭,即先點出主題,然后,圍繞這一主題作具體的陳述。它常給讀者以清新明了的感覺,使人馬上就可明白文章所講的是什么,即文章的主旨。
2. 位于句末的主題句
以歸納法(induction)模式寫作的文章,主題句常常出現在段落或文章的結尾,以強調根據闡述句提供的具體事實得出的結論。
3. 位于段中的主題句
出現于段中的主題句有兩種情況,或先提出問題,然后給予回答(主題句),再給予解釋或先提出問題,然后點出主題思想(主題句),最后給予解釋。
4. 前后呼應的主題句
有些短文有前后兩個主題句,這兩個主題句敘說的是同一個內容,但用詞不盡相同,這樣不但強調了主題思想,而且更顯得靈活多變。這兩個句子并且簡單地重復,后一個主題句或者對該主題作最后的評述,或把主要要點做一概括,或使之引申留給讀者去思考。
二、“閱讀文章中遇到生詞怎么辦?”
大綱明確提到文章有3%的超綱詞,所以碰到生詞時鐵定的。但我們要學生巧妙地繞開。我們這里所說的巧妙繞開生詞的方法和上面分析文章結構特點的思路是統一的,也就是說,只要我們從總體上把握了文章,不用認識每一個單詞也能照樣理解整篇文章。
1、英語文章中不是所有的詞的功能都是同等的,有些詞擔負著傳達主要信息的功能,而有些詞主要起語法作用或者它所傳達的信息和下文的其他信息沒有聯系。這類詞有:表示人名,地名,機構名等專有名詞。遇到這些詞,只要我們能辨認出它是專有名詞,就能理解文章而不必知道它的意思。比如在下面的句子中:"In fact", says David Dinges, a sleep specialist at the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School of Medicine,"there's even a prohibition against admitting we need sleep." 兩個引號之間的部分就不必去管它。類似的還有: " We have to totally change our attitude toward napping," says Dr. William Dement of Stanford University,the godfather of sleep research.
2、我們不用弄清上面某些部分的原因是,它們的后面往往有一個同位語來解釋說明它們的意思。這就引起了我們不用弄懂所有單詞意思的第二個理由。也就是說如果我們對文章中的某一個單詞不熟悉,我們還可以根據統一篇文章中的其他信息來幫助判斷。這類信息有:同位語、下定義、解釋、舉例、同義詞、反義詞、上下義詞以及標點符號(如破折號、冒號都表示解釋和說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