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評:大學像走秀 四六級壓軸
人民網
四六級考試一向驚天動地,這次驚動了CCTV,考前販賣答案、考中作弊,一下子玩兒大了,“被《焦點訪談》”,讓全國人民看完了國內天氣,接著看雷死人的戲。
考試這事兒,最怕遇到“焦”字兒,焦了就是糊了。四六級糊了,不是“杠開”,不是“捉五”,贏不了錢,還得交錢重考,如果不考,以后就出頭不了。
筆者上大學那會兒,每天天剛亮,河邊上、墻根底下就站著一溜兒人,戴著耳機,目光放低,嘴里嘚啵嘚啵一點兒也不喘息,不是在念語錄,不是神經有問題,是在備考四六級,因為它和學位掛鉤,考不過就沒戲。想當初咱都是趙子龍,高考前七進七出,才殺到大學這條路上,等到渾身是血地看見當陽橋,以為到了終點,誰成想沒看見張飛,看見了ABC,左鉛筆,右橡皮,胯下騎著答題卡,背上插著考試題,哇呀呀殺過來,你能怎么辦?生死關頭,接招是必須的。
現在很多學校都把四六級和學位脫鉤了,可和職場還沒脫鉤。俗話說,幸福就是貓吃魚,狗吃肉,奧特曼打小怪獸。找工作時,問你有四六級證嗎,你說yes,就是奧特曼,你說no,就是小怪獸。
為了別人吃肉的時候也能喝點湯,咱只能和英語玩兒命。單詞是不能不背的,語法是不能不會的,哪怕點燈熬油,也是不能喊累的,至于其他學業,反正是能不停交補考費的,也就那么回事兒,可以先放放。大學是塊敲門磚,哪里需要哪里搬,很多人說上大學是為了“奔個好前途”,這話的潛臺詞就是:重視的是上學的結果,不關注過程。那么有文憑和四六級證就行了,管你學的是什么,學得怎么樣呢?既然如此,那么,一個人的大學應當這樣度過:當他回首大學生活的時候,不因沒考過四六級而悔恨,也不因沒談過戀愛、沒逃過課而羞愧,這樣,在他臨畢業的時候,就能夠拿著手機給同學打電話說:“Hello啊,文憑OK啦,咱們去‘咪西’吧!”
前兩天華中科技大學搞了一場“史上最牛畢業典禮”,校長李培根在畢業典禮上做致辭,貼近學生性格的言語,讓七千多畢業生起立齊聲高喊:“根叔!根叔!”而后,他花了三個小時和一千多畢業生握手、合影。有這一幕,那篇名為《記憶》的致辭,相信會被很多學生一直記下去。
全不記得自己的校長在畢業那天說過什么,連學士服都未曾給我們準備的典禮,更像是一部無聲劇。也許有不少人和我一樣,記不清大學里這樣或那樣的經歷。其實,從上課讀書,到戀愛、社團活動,到考試,再到畢業典禮,不論哪一種元素,都該深刻鐫鑄在學生的記憶里,它們擁有等同的分量,不該因為功利造成的缺失,被選擇或被放棄,以致失去平衡的境地。
社會在批評教育失當的時候,從來很少反思自己的功利化,它的拜物氛圍,把大學變成了刷金漆的操作臺,抽離了那些腳踏實地的元素,讓大學生活變成了一場沒什么層次的走秀,而四六級考試就是它的大軸。演員匆匆趕場,為了帷幕落下的一刻,看到臺下送上無數的花籃,心中無比激動——因為每一個都有提成,都是他們想要的黃金屋或者顏如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