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評:“四六級”糾結不止的輪回
河北新聞網-燕趙都市報
6月20日是四六級英語考試的日子,記者在哈爾濱市的多所大學發現,考前、考中販賣答案現象異常猖獗;販賣答案的人員負責教會學生使用作弊器材,同時簽訂一份協議。協議標明,如考生未一次性通過考試,有兩種選擇,一,不退款,下次免費,直到考試通過為止;二,收500元設備使用費,退還余款。英語四六級考試舞弊猖獗,出現產業化趨勢。(6月20日央視)
四六級舞弊一事,已然算不得新聞。印象中,此類消息早已常態化,于每年輪回爆出?!皣烂C考風、端正考紀”的條幅橫掛四處,查處違規違紀考生也從來都雷厲風行。這之后,四六級不僅沒能凈化,反倒衍生出所謂舞弊產業鏈?!靶枨蟆敝圃臁爱a業”,“販賣答案”、“兜售器材”,無非是想考生之所想,急考生之所急,而為己牟利。貌似是個“互利雙贏”的買賣,只可惜為法理所不容。一場界定能力的等級考試,異化為紅火的地下買賣,市場觸角發達至此,更顯大學生道德之孱弱。
素被鼓吹的“守信”、“自律”云云,在四六級試卷前顯得不堪一擊。總有些考生試圖假借外力,完成本屬自己的“戰斗”。于是,有需求、有供給,一條灰色產業鏈自然生成。當市場供求邏輯接管四六級,大學生群體誠信指數著實堪憂。長久以來,大學生飽受詬病,多被指“缺乏責任感”、“心理脆弱而怯于擔當”……而今舞弊猖獗,多少應驗了公眾的憂慮。
寄希望考生通過道德自律,自覺抵制作弊侵蝕,無疑是個傳說。在“利”與“德”的天平上,人性往往偏向前者,大學生同樣不具備扭轉人性劣根的自發性。所以,考試舞弊固然敗德,卻也是權衡利弊之后的“最優選擇”。真要他們憑實力考,多半是會掛掉的——你能想象一個英語達人會有絲毫作弊欲望嗎?
作弊,不過是“學藝不精”的外化。之于此,大學教育難辭其咎:一方面,很多高校將四六級與學位、文憑掛鉤,非考級而不能結業、深造;另一方面,日常教學中卻未能在此方面提供足夠指導,以至不少學生根本不具備考級能力。由此,部分考生英語水準注定滑坡,舞弊終成無奈選擇。
教育主管者制造門檻,卻拒絕承擔相應輔導責任,此誠為作弊產業鏈興盛根源。事實上,四六級是否必要,本就是有待商榷的論題。外語能力,始終只具備工具性價值,在吾國卻被視為必備素質,甚至成為學業進階的前提條件。如此高要求,當然可說是“追求卓越”。只是,當這場考試成為舞弊產業金礦,政策糾偏或許該適時跟進了。我認為,不妨將選擇的權力交還民間,由個體自由決定英語能力。須知,自上的“要求”,永遠不會比自下產生的“需求”更有效率。
調整與變化,新浪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參考,敬請考生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