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改革究竟是減壓還是增壓很難說,一年多考的形式等于對考生的多次考驗,與此同時,英語課程性質發生改變:由學業課程變為培訓課程、人文素質教育開始遠離外語教育。
2014年6月,由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主辦的“大學英語考試類課程設置及解決方案研討會”在上海市同濟大學舉行,來自27所高校、150多位大學英語教學骨干教師參與,共同探討新形勢下大學英語教學的熱點難點及改革新模式,同濟大學外語學院院長馬秋武教授,人民大學外語學院副教授、四六級考試研究專家王長喜,外研社副社長謝文輝出席。
以“應試”促“應用”,大學英語直面高考改革
2013年,“英語高考改革”毫無疑問成為全社會“熱詞”,教育部采用了多種措施來推動英語改革,包括降低英語分數、實行一年多考、改變為社會化考試、分級計算成績等等。牽一發而動全身,大學英語也不得不尋求應對的措施。馬秋武院長認為,“改革究竟是減壓還是增壓很難說,一年多考的形式等于對考生的多次考驗,與此同時,英語課程性質發生改變:由學業課程變為培訓課程、人文素質教育開始遠離外語教育。”
馬秋武院長提出,在英語改革的推動下,高考的地位可能反而會上升。他還認為,“應用”和“應試”的關系不是簡單的二選一,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互動關系,“應試成績是應用能力的部分體現”,現階段“考試”仍將必要性地存在。他說,“應試并非洪水猛獸,也不是衡量應用能力的唯一標準。利用好應試手段可以有效促進應用能力的提高。面對應試中存在的部分不合理性,需要在內容和形式上進行改進,通過改進應試來體現更多應用。”
以“課改”推“考改”,探索大學英語“教與考”解決方案
如今,每年四六級考試人數已經超過900萬,毫無疑問是大學生英語的利害考試。王長喜博士詳細地介紹了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改革的方向,指出改革旨在構建更加科學、更能滿足社會和學生需求的大學英語課程體系,還從學校辦學、教師教學、學生學習三個維度,闡述了如何使改革服務于學校的辦學目標、服務于院系專業需求、服務于學生個性發展需求,探討了如何在大學英語教學過程中提高學生四六級考試成績的解決方案。王長喜博士認為,在大學英語課時減少的普遍情況下,一方面要求老師們有效利用課堂時間、選取有針對性的四六級輔導材料來幫助學生提高四六級成績,另一方面還需要老師們對學生的自主學習給予監控和指導。
外研社副社長謝文輝在會上說,“新的《大學英語教學指南》即將出臺,本次“大學英語考試與課程設置及解決方案”研討會搭建了大學英語教師交流新舉措的平臺,以更深入地探討新形勢下,通過大學英語考試類課程的有效設置來推動考試制度的改革。”

- 閱讀本文的人還閱讀了:
下一篇:大學英語四級成績單丟失怎樣補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