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典”之藝術
香港一家中藥店門外, 一群戴著白口罩的本地人四處亂轉, 貌似非典時期亞洲普通的藥店顧客。實際上, 他們是正在拍攝電影《非典之城》的演員。這部電影再現了非典流行時期香港人糟糕的生活面貌, 其中一個片段講述一個由香港著名演員曾志偉扮演的魯莽商人受非典影響陷入經濟困境, 意欲自殺。拍攝間隙, 曾說:“‘ 非典’像我們的泰坦尼克事件,其中涌現了許多英勇無畏的事跡。”
藝術家們都知道, 動亂會激發創造力。2003 年2月到6月間亞洲沒有比嚴重的呼吸道綜合癥更能引起軒然大波的了。當前, 從上海到新加坡, 以對抗非典為題材的片子促生了各種藝術形式。通過一系列新的繪畫、攝影、戲劇、電影和歌曲, 亞洲的藝術家們表達了由這場疾病觸發的復雜情感——恐懼、憤怒以及希望。
有些藝術家只是想記錄下這段非典型時期。新加坡一位畫家說:“ 藝術家比普通人更敏感。”他的抽象畫《難忘的一年》是用顏料、蠟印、沙子和米紙在帆布上制作的。作品沒有特別的信息, 不過是從每天聽伊拉克戰爭和非典報道時產生的復雜感情中獲取靈感創作的。
另一些藝術家的作品意在引發討論。新加坡劇作家兼演員李勰, 在非典爆發初期, 目睹了諸如醫護人員的冷漠等負面影響之后, 寫了一部話劇《非典》。這部需要觀眾參與的話劇, 得到了積極的反響。
普通民眾也躍躍欲試。當香港藝術中心宣布舉行一次以非典為主題的名為《此時此刻》的展覽時, 公眾踴躍參與。因學校停課待在家中的學生寄來了80 多篇表現他們隔離期間 枯燥生活的詩歌、卡通和繪畫。上海美術館舉行了一次非典書法作品在線銷, 其收益將用于非典研究。
導演希望《非典之城》這部電影能捕捉住這一重要的歷史時段。他說:“ 我的生活中再也不會發生這樣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