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格里拉的波波族
中國的新貴們剛剛開始享受“ 小資” 生活, 或曰資產階級的生活——— 市中心有一套公寓, 坐花哨汽車和喝斯達巴克的摩卡咖啡。一本來自美國的書攪亂了他們的生活方式。最近, 年輕人爭相傳閱不久前剛被翻譯出版的美國作家大衛· 布魯克斯的《天堂里的波波族》譯本。該書的主題是, 20 世紀60 年代波西米亞精神已經和80 年代物質占有欲糅合在一起, 形成布爾喬亞波西米亞, 即所謂的波波。這一主題在華夏大地上觸發了一場辯論。“ 我所有的朋友都在談論波波族。”北京的一個讀者告訴新華社記者。人們成立俱樂部, 舉行講座, 討論波波式的生活; 波波雜志出現在各個報亭。從房地產代理商到手機廠家都瞄準波波族。北京一家由本地人經營的名為DIY@ Bobo 的網吧里, 顧客可以坐在頗具鄉村格調的桌椅前接收電子郵件, 而這些家具是店主特意從鄉下購進的。網站也層出不窮, 意欲幫助人們判斷自己是否“ 符合波波族的品質”, 如何才能更像波波族。
“ 驚喜”交加的布魯克斯則等著從該書的版稅中漁利(“ 我是說, 發行十億本, ”他告訴記者) 。同時, 北京也正孕育著相當一批波波族。另一名記者說, 普通中國人對暴發戶往往嗤之以鼻。他還質疑中國有多少人的收入高得可堪稱波波。他認為, 即使達到標準的也不過是“ 布爾喬亞”, 而非“ 波西米亞”。“ 很多人腰纏萬貫, 卻毫無社會意識, ”他說,“ 他們漠視環境、失業、農村和礦難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