場景一直以來就是四級考試的重點所在,只是目前的考題中場景內容描述用詞難度加大而已。
其他考點雖然考察較少,但依然值得注意,畢竟這些是歷年來出題的主要思路與考察內容,其中主要包括:態度考察、細節把握、數字時間、場景地點、人物關系、言外之意、比較表達、近音詞匯、詞組詞匯等。
就考試技巧而言,應該從考點著手,把握聽力關鍵小詞(轉折、因果、時間、暗示等)、加強對關鍵句型敏感度(反問、建議等)、忽略次要信息與混淆內容(反意疑問、量詞、特殊疑問等)、積累場景相關詞匯(家庭、學習、生活、工作、娛樂、用餐、天氣、購物、醫療、交通等)。
就新題型的變化而言,需要特別注意生活中常用的偏難詞匯的把握,因為近年此類難題開始多次出現在聽力考試中,類似 05 年 12 月考察到的 recruit 、 resume 等;其次,句子的加長也是目前考試短對話的必然發展趨勢,因此培養對長句的記憶以及關鍵信息的捕捉,乃至一些必要的記錄方法的養成將成為至圣關鍵;最后,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為了加大短對話難度,有一些詞匯已經開始向具體化方向發展,即以一具體代表事物來代替抽象的表達,如: 05 年 6 月第 5 題中出現的 the Lord of the Rings ,引入《指環王》一詞來代替我們所熟悉的電影,后文中也用了 hit 一詞來避免 movie 和 film 的出現,以此混淆考生視聽,以至無法理解對話內容,甚至連對話方向都無法獲悉。試想以 Myth (《神話》)、 Harry Potter (《哈利·波特》)、 Star Wars (《星球大戰》)或者 King Kong (《金剛》)來代替考題中的《指環王》應該都無可厚非,但對我們聽力難度的改變卻是不言而喻的。
段子題也一如既往地秉承了以往考試的規律,打造了以議論文、說明文和記敘文三大體裁為基礎的聽力素材。
就考點本身而言,議論文的考點集中在論點、分論點、典型論據以及結論和作者態度方面等;而說明文主要關注說明對象、說明對象各方面的特點等;記敘文則以短小故事類為主,考察事情的起因、經過和結果。
綜合以上特點我們會發現,就考試技巧而言,文章開篇可以說幾乎是個必考的內容,無論是中心論點、說明對象還是事情起因都集中在文章首三句中,因此也使文章開篇異常重要;文末的考察點也相對密集,諸如議論文的結論和作者態度以及記敘文的結果等;至于文中部分一般考察的分論點與說明對象各方面特點都有比較明顯的抽象性,而典型論據則具備典型詞匯的輔助,如 first, main, only, vital, crucial, chief, major, above all, 最高級表達等,而經過部分核心句的表達方式也與經過部分大部分一波三折內容大相徑庭。這些特點都是在做聽力時能輔助我們尋找考點的明顯特點。
就考試發展形勢而言,近年來考題形式以說明文為主導,綜合了各類文章考試特點而形成的綜合式段子成為了我們的考試主流。考察點依然集中在文章開篇 3 句、結尾 3 句以及文章中間典型論據、原因轉折、反復重復之處。
以《樣卷》所給三篇文章為例,第一篇與第三篇的第一題均出自文章首三句中,而三篇文章的最后一題無一例外地都考在了末三句的范圍之內。作為說明文,第一篇文章從現在已著手開發的電動汽車、未來交通狀況以及星際旅行三個方面描述了未來人們行動方式與今天的不同,因此其第二題考察了未來交通狀況這個部分的特點,為三個說明對象特點之一;第二篇的第二題則考察了一個原因考點,即澳大利亞人要將結婚戒指戴在未來妻子中指的原因;第三篇文章涉及劍橋大學各方面特點的說明描述,其第二、三題分別考察了該學校若干特點中的兩個——其學院所享有的權力以及其圖書館的特征。由于這些例文均取自往年考試真題,所以有普遍說服力和代表性。類似特點還可參考筆者所寫的《 2005 年 12 月四級聽力考試 Passage 部分解析》一文,由于與歷年考題特征一致,所以此處不再贅述。
長對話作為新出現的考題形式,其實只是完全結合了短對話的考察點與段子題的出題分布而形成的“所謂”新題。
就其出題分布而言完全類似段子題的排布,一般會有一題整體把握,考察對話主題、對話人物關系或對話地點場景等。之后部分若對話為多話題內容,則選擇其中幾個話題進行考察,這類似于段子題中的說明文特點;若對話內容為單一事件的描述,則關注事件的起因、經過、結果等方面,這又完全雷同于記敘文的考察特點;如果是調研性內容,則考察點往往可能集中到被調研人的觀點、意見、建議等方面,這又完全是我們議論文的考察模式;所以可以說就考點位置而言,會完全類似于我們的段子題,甚至可以比段子題更簡單些,因為對話本身的特征決定了這些內容又往往在文中問答交替處,尤其是問題的回答部分,因為考生可就這個部分引起注意。
當然,就考點本身特點而言,則完全可以模仿短對話中的反問、建議、原因等內容特色來出題,所謂“換湯不換藥”,只是對話多幾個回合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