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是VOA學英語《詞匯掌故》節目
。我們的節目探索美語里常用表達的歷史淵源與使用方法
。今天我們來聊一個單詞,這個單詞既是一種感覺也是一個地方
。這個單詞就是“home” 。早在18世紀,“home”被當動詞用,意思是“被指引著去一個目的地
。”所以,當你朝著某事走,你離你的目標就會更近了 。例如,你可以睡,“警察很快就要抓到嫌犯了 。”這也是我們用到信鴿的地方
。信鴿被放出來后可以找回回家的路 。但今天,“home”更多時候作名詞使,而且它與說美語的人有著很深的情感聯系
。你可以借助“home is where the heart is(心在家就在)”這個表達來記住“home”的意思 。這個表達的意思是哪里讓你感受到愛和舒適,哪里就是家,它是你的歸屬地,你經常把這里看作是你的根
。你也可以一直有家的感覺——那是一種對家的愛和忠誠,也是一個對你來說很寶貴的地方
。換句話說,“家”不是一個簡單的你居住的建筑(那種叫房子)
。“房子(house)”和“家(home)”之間還是有很大區別的 。作家拜倫勛爵在他的長詩《唐璜》里有詮釋這二者的區別 。他走進屋子——這里不再是他的家了,
心在家就在;覺到了
孤獨,在進門的時刻,
沒有一絲暖意
簡單說,屋子不等于家
。另一個作家,湯姆·沃爾夫,對家有別樣的詮釋
。1940年,他的作品《你不能再回家》發表 。這個標題已經融進了英語交流 。我們用它來表達當你是一個成人,但想法和感情卻經常像個孩子一樣,總變來變去 。所以即使你回到你長大的地方,時間和距離會改變的觀點 。你無法再復制,即使是最親密的關系 。搖滾歌手喬恩·邦·喬維不同意這個短語所表達的觀點
。在這首歌里,他和詹妮弗·奈特爾斯唱到“誰說你回不了家 。”他們的意思是能再找回回到家的感覺 。回到兒時的家會十分開心 。當你很成功,并且賺了很多錢,那回到兒時的地方是真能很開心的 。一些人發現回到童年的地方只會開心滿足
。這些人回到他們兒時的家,他們也許會說“我溫暖的家!”當然,你在哪都可以這么說
。一個單身女人獨自住在她的第一個公寓里,經過艱難的一天回到家,嘆息道:“啊,我可愛的家啊!”如果她喜歡她的公寓,她也許也會說“沒有比家更溫暖的地方(There's no place like home)” 。“沒有比家更溫暖的地方”是美國經典電影《綠野仙蹤》中,角色多蘿西重復多次說的一句著名的臺詞
。她明白了她所尋覓的就在她的家里
。多蘿西的歷險就結束在堪薩斯州,那里正是她的出生地 。但那些必須要長期離家的人呢?他們仍然想要一個他們情感上能有所依附的地方
。旅店能了解這些旅客的心理,許多廣告宣稱他們的酒店是像家里一樣舒適的地方(a home away from home)
。這個表達形容一個一切都令你很熟悉和舒服的地方 。朋友也能讓你有家一樣的感覺
。當你去看他們的時候,他們也許對你說:“別見外!(Make yourself at home!)”這個常見的表達意思是某人想要你感覺放松和受歡迎
。然而,比方說你太不見外了
。你把冰箱里的東西吃完了!你的朋友也許就會說,“你來我這我很開心,但請不要把我家吃窮!(eat me out of house and home!)”有時,當我們旅行很長一段時間——尤其當我們身處一個奇怪的地方——我們會開始陷入悲傷
。我們會非常想念朋友、家人以及熟悉的環境,我們開始想家 。有些人一離開家就會變得很不安,索性他們就不離開家了
。他們是戀家的人(homebodies) 。戀家的人更喜歡在家里默默做一些事情——如做飯、織衣服或坐在火爐旁看書 。對于他們來說,天天晚上外出或者長時間在一個都市旅游會是一個噩夢 。但不是只有待在家里才能放松和享受平和的時刻——在哪里都可以做到
。例如,假設你一年來一直在忙一個壓力很大的任務 。現在,這個工作快完成了 。你可以說你到了沖刺階段(home stretch)了 。這個表達出自賽馬
。在最后直線跑道的賽馬離終點線最近 。所以,如果你的一個非常長的項目進入了沖刺階段,說明你快完成了 。實際上,本期的《詞匯掌故》接近尾聲了
。到了最后一段了 。所以再放一首關于家的歌曲,讓我們懷念心中的家,音樂家在表演快結束的時候會這么說 。我是安娜·馬特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