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是科學美國人——60秒科學
目前已知只有少數幾種動物通過聽同伴的聲音來學習發聲 。當然,我們人類包括在其中 。另外,還有大象、蝙蝠、鯨魚和海豚等鯨類動物,再加上海象、海豹和海獅等鰭足亞目動物,以及鸚鵡、蜂鳥和鳴禽 。全部就是這些 。
“你的貓喵喵叫或狗汪汪叫,是因為它們的基因遺傳了這種聲音 。但鳥類和我們一樣,幼鳥必須聽成年鳥的聲音來學習發出正常的叫聲 。”
溫莎大學的生物學家丹尼爾·曼尼爾說到 。
研究人員在實驗室里用籠養鳥進行了數百項傳統實驗,結果都支持“幼鳥聽老鳥唱歌來學習鳴叫”這種觀點 。這些研究還告訴我們,鳥類和人類一樣,也會在生命早期經歷一段“敏感期”,在這一時期,它們最愿意向年長同類學習發聲 。
但從未有人用野生鳥類做過實驗 。雖然有觀察性研究 。但沒有進行過真正的實驗 。多虧了某些野生稀樹草鹀,現在我們能用野鳥做實驗了 。
“這群稀樹草鹀生活在北美東部芬迪灣的一座島上,我們從上世紀60年代起就開始研究它們,所以我們非常了解這個種群 。也就是說,我們知道這個稀樹草鹀種群在數十年間發出的每種聲音 。”
曼尼爾及其團隊在島上安裝了一系列揚聲器,然后播放稀樹草鹀從未聽過的新曲調 。
“我們向這些鳥兒播放的聲音也是稀樹草鹀的叫聲,不過這些聲音收錄于北美西海岸,距離我們的研究種群有數千英里遠 。”
在6年的時間里,研究人員向5組稀樹草鹀播放了這些新歌聲 。
“你瞧,這只在2014年春天來到這里繁殖的鳥,張開嘴唱出了一首與我們其中一個刺激物完全吻合的曲子 。”
總共有26只鳥通過揚聲器而不是其它鳥類學會鳴叫 。它們的存活率和繁殖成功率和其它所有同類一樣 。除一只鳥外,所有鳥兒均成功交配并保衛了自己的領土 。另外還有4只鳥從早些通過揚聲器學習發聲的鳥兒那里學會了鳴叫 。
“現在我們擁有了一個非常獨特、或許是世界獨有的動物種群,有些動物唱著該種群的典型曲子,聽起來就像繁殖種群里其它動物的叫聲 。但現在生活在島上的這些實驗對象,其所唱的曲子稍有不同 。”
曼尼爾每年都會返回島上,他不僅能研究鳥兒的鳴叫學習,還可以了解文化的代代相傳 。這些鳥的大腦里可是有很多東西的 。
謝謝大家收聽科學美國人——60秒科學 。我是杰森·古德曼 。
譯文為可可英語翻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