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是科學美國人——60秒科學
聽說過美國西部的叉角羚嗎?嗯,其實它并不是羚羊,從關系上來說,比起真羚羊它更接近長頸鹿 。目前已知的最后一次叉角羚遷徙發生在大提頓國家公園和懷俄明州西部上綠河流域之間 。所謂的“叉角羚之路”綿延150多英里,是北美尚存的最長的哺乳動物遷徙走廊之一 。
這條路段也是聯邦政府唯一指定的野生動物遷徙走廊 。但問題是,這條走廊與道路和柵欄交匯,這給動物們帶來了明顯的問題 。
因此,懷俄明州官員在美國191號高速公路沿途12英里修建了8個野生動物通道:2個天橋和6個地下通道 。但修了通道并不意味著野生動物就會使用 。因此,研究人員決定評估這筆970萬美元投資的影響 。
“我們在野外用望遠鏡觀察這些動物靠近新建筑結構的情況 。這是絕佳的觀察地點,因為我們研究叉角羚長途遷徙已經有近10年時間了 。”
蕾妮·塞德勒是野生動物保護協會的生物學家,現在在愛達荷州漁獵部任職 。
她主要在一個被稱做“誘捕點”的地方進行觀察 。1000至2000只叉角羚以及大約3000只長耳鹿會穿過這一地區,每年兩次 。考古證據表明,至少6000年來,叉角羚一直在穿越“誘捕點” 。但現在它們不得不與高速公路和疾馳的車輛競爭 。在野生動物通道修建之前,這12英里長的191號高速公路雙車道路段,平均每年會發生85起動物與車輛相撞事故 。
“我們關注的是,動物要嘗試穿越通道多少次才能成功到達另一邊 。在這一界定下,動物的穿越成功率隨時間而增加 。”
換句話說,叉角羚最終學會了使用這種通道 。這對汽車司機來說也是個好消息:塞德勒發現,野生動物與車輛相撞的事故減少了70% 。這項研究結果發表在《全球生態和保護》期刊上 。
在通道建成4年后,每只叉角羚都能成功地使用通道來避開高速公路,以完成它們的遷徙 。
“這些遷徙可與非洲塞倫蓋蒂平原上的大遷徙相提并論 。這些是出色的長途遷徙,我認為作為一種文化,我們應該對其抱有一種與生俱來的自豪感 。懷俄明州修建這些通道和圍欄的確是件好事,因為這確保了這些動物得以繼續它們的遷徙 。”
謝謝大家收聽科學美國人——60秒科學 。我是杰森·古德曼 。
譯文為可可英語翻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