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是科學美國人——60秒科學
在北美,野火雞或白尾鹿等現在常見的小生物,是經由獵人的保護,從近乎絕跡的狀態重新恢復過來的 。與此同時,在非洲,一些最具魅力的物種現在卻幾乎被獵殺殆盡 。但是捕獵也可以產生更為微妙的影響 。
以在美國被稱為灰熊的棕熊為例 。當灰熊這種大型哺乳動物被獵殺時,進化可能會選擇更快的生命周期 。也就是說,為了在面臨被射殺的風險前成功繁殖,灰熊可能在更年輕時開始孕育幼崽 。這一變化也使它們得以增加整個生命過程中的繁殖次數 。但這不是灰熊面對捕獵做出的唯一反應 。
“人們在約30年前開始監測瑞典棕熊的數量 。斯堪的納維亞的研究人員注意到,雌性棕熊已經開始改變它們的繁殖策略 。他們觀察到,現在雌性棕熊照顧幼崽的時間延長了 。”
布魯克大學的生物學家瓊妮·范德瓦勒說到 。
“通常來說,雌性棕熊1月份在獸穴里生下小熊,但有些雌性棕熊不會在一年半后讓幼崽斷奶,而是會繼續哺育一年 。”
因此,這一種群中的一些棕熊媽媽在照顧幼崽上花費的時間會更多,而不是減少 。
“我們看到,自2005年以來,照顧幼崽兩年半的雌性棕熊比例顯著增加 。現在約有36%的雌性棕熊采用這種策略,而在2005年之前,也就是研究初始階段,只有約7%的母熊這樣做 。”
但是,增加哺育時長是要付出代價的:哺育幼崽時間增加,雌性棕熊再次繁育的間隔也會變長 。看起來進化好像選定了一種折衷之法:后代數量減少,但是在哺育后代方面投入更多精力 。這項研究發表在《自然溝通》期刊上 。
這種變化可以在瑞典的捕獵規定中找出緣由 。該法律禁止獵殺帶有幼崽的母熊 。因此,那些恰巧希望增加哺育時長的母熊便不會被射殺,這也給小熊提供了保護和營養保障 。
這項研究強調,不同種類的狩獵規則可能讓野生動物產生不同的結果 。這種知識幫助野生動物管理者確保野生動物種群的長期生存能力,同時也允許可持續捕獵的存在,因為可持續捕獵本身也可以成為一種保護工具 。
謝謝大家收聽科學美國人——60秒科學 。我是杰森·古德曼 。
譯文為可可英語翻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