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個更有益于職業發展:專才還是通才?
這里是VOA慢速英語健康生活報道 。
在試圖成就事業時,通才和專才孰優孰劣?
換句話說,你是應該廣泛發展且什么都了解點,還是應該專攻一個領域并只對這個領域進行深入了解?
嗯,這要視情況而定 。
“所以,當我們考慮在事業上是廣泛發展還是專攻時,我們其實是在考慮自已能否做大量的任務,還是深入研究、只將一件事做到最好 。”
這是娜塔莎·奧林格所說 。奧林格是華盛頓特區的一名人力資源專家 。她指出兩種選擇各有益處 。但是,專攻一個領域的主要原因很重要,那就是薪資更高 。
“一般來說,普遍看法是,專攻一個領域比較好,因為如果你專攻一個領域,你就可以要求更高的工資 。”
為了解釋她的想法,奧林格借用了一種相當常見的情況——選擇餐廳 。假設你想吃最愛的日本料理——壽司 。
如果你去一家只提供壽司的餐廳,那你可以期待高質量產品,當然你應該想到這家餐廳的價格也會更貴 。如果你去一家提供壽司、墨西哥玉米餅和批薩的餐廳,那壽司的質量可能不會太好,不過價格可能更便宜 。奧林格說,職場也是如此 。
但是她也表示,就專才來說,并不是一切都這么完美 。如果經濟活動下降或發生經濟衰退,那通才可能會收到更多錄用通知 。
“雖然人們普遍認為專才更好,但是2008年的經濟衰退表明,有時成為通才意味著就業保障,即使專才在經濟景氣時期能獲得更高的薪資 。”
規模很重要
那是否有些領域最適合通才而其他領域更適合專才呢?奧林格說,公司的規模可能比領域或行業更重要 。
“我認為,就成為通才還是專才來說,最大的不同在于公司的規模,有時公司規模比行業更重要 。比如,小公司往往更需要通才 。而大公司則更需要專才 。這通常與行業無關 。”
因此,奧林格建議人們考慮想進入的企業的規模和類型 。小企業通常需要能做許多事的人 。初創企業通常也需要能執行多個不同任務的人才 。
舉例來說,崗位描述可能是平面設計師,但是你還要做一些筆頭工作 。能做多種不同事情的人通常被稱為“多面手”,這類人能身兼數職 。
“我認為,要考慮你想在哪種類型的企業工作 。如果你想在小公司或初創公司工作,那你必須身兼多職,你要更加注意多面發展,學習各種技能 。”
大公司可能正相反 。他們通常需要的是專才,即特定領域的專家 。實際上,大公司也許會要求你待在你的車道,即只做你的工作,不用做其他事 。
“如果你真的想進入大型企業工作,你可能需要專攻一個領域 。他們尋找的是能解決公司遇到的某種特定類型問題的人 。大公司可能沒有太多空間或不太需要身兼多職的人和在有必要時臨時頂替的人員 。”
了解自已
在規劃職業道路時,最佳的建議可能是“了解自已” 。
有些人喜歡什么都了解一點兒 。他們可能會對日復一日地做同樣的工作失去興趣 。這些人如果從事能執行不同任務的工作可能會更開心 。
但是如果你非常喜歡學習某一領域的一切知識呢?那你會喜歡成為專家這個建議的 。在這種情況下,對你來說成為專才可能會是不錯的主意 。但是,如果你準備專攻某一領域,你最好確保你真的喜歡這個領域 。
二者組合在一起可能是最佳方法
不過最好的解決方法可能是將泛化和專門化結合起來 。
一些職業規劃師將這稱為“T形”職業發展 。T字最上面的橫代表通才 。而T字的那一豎代表一個人對一般知識的深入了解,也就是專長 。
奧林格同意這種觀點 。她認為將兩者結合起來可能是最佳答案 。
“我認為,在理想情況下最成功的人選,要平衡要求更高薪資的能力和從事‘抗衰退’的工作,這往往是要平衡專業技能和通用技能 。”
她指出,這在很大程度上要取決于你的職業生涯所處的位置 。在你年輕時成為通才可能更容易一些,而隨著年齡的增長,你要逐漸向專才發展 。
不過,專家建議工作者要不斷更新自已的技能,并愿意在有需要時做出改變,無論你在哪個行業工作,無認你年齡多大 。
以上是健康生活報道 。
我是安娜·馬迪奧 。
譯文為可可英語翻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