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是科學美國人——60秒科學
“二重唱”這個詞通常用來指歌曲 。不過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人類的每一次對話都是“二重唱”,因為參與者輪流說話是不成文的規定 。在這一規定被破壞時你可以聽到那有多尷尬:以下是美國廣播公司主持人和宇航員里克·馬斯特拉基奧之間有些延遲的對話 。(“好,請介紹一下你們每天是怎么過的 。——長時間停頓——好,我們起床的時間相當早……”)
那段長時間的停頓?讓人非常不舒服,特別是你不是在和空間站上的某個人交談 。我們人類在牙牙學語的嬰兒時期,就首次感受到了這種來回交替的節奏 。而且事實也表明,鳴鳥也是在雛鳥時期學習的“二重唱” 。
“你應該聽到的是類似哨聲的叫聲,(哨聲)然后是是這種啼囀,之后是這種叫聲 。對,我并不擅長模仿鳥鳴,不過……”
(鳴鳥二重唱)“好像只有一只鳥在叫,它們的歌聲非常優美 。”
邁阿密大學博士后研究員卡拉·里維拉·卡塞雷斯說到 。她和團隊在哥斯達黎加森林中的藤叢鷦鷯巢記錄了這種鳥成長期的叫聲 。
這是兩周前唱歌的那只小鳥 。來聽聽在二重唱后半段,它無視父母的教導所發出的叫聲 。(難聽的鳴鳥二重唱)再來聽另一個參考,下面是這只鳥在學會交替節奏后的改進版本 。(鳴鳥二重唱)
里維拉·卡塞雷斯分析了13只幼鳥的進步情況,并能確定這些幼鳥不會自然產生唱出二重唱的能力 。它們會逐漸從一起練習的成年鳥那里學會二重唱技能,這與人類小時候學習成人的對話節奏一樣 。這項研究發表在《英國皇家學會·開放科學》期刊上 。
這些研究成果也可能為我們人類的語言學習提供一個窗口 。“了解鳴鳥有助于我們更深入地了解人類語言的習得方式,同時了解控制聲樂學習的神經機制和遺傳機制 。”這為我們人類提供了工具,可以進一步去探索這些規律在大腦中的加工方式 。
至于這是否也能揭開一些人唱歌走調的原因,目前還不得而知 。
謝謝大家收聽科學美國人——60秒科學 。我是克里斯托弗·因塔利亞塔 。
譯文為可可英語翻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