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發現了一種基因,可以讓稻米在水田存活更長時間
。在水下生活一周以上的植物接收不到足夠的氧氣就會死亡 。科學家希望他們的發現意味著作物在經常發洪水的地方能夠存活更長時間 。亞洲部分地區稻米種植者每年因洪水造成的損失平均為10億美元 。他們希望一種新型的,更強壯的稻米可以減少臺風和雨季的財產損失 。他們還希望農民能夠獲得大豐收 。這對于由于暴雨導致糧食短缺的數百萬人來說是好消息 。未來20年,稻米產量要增加30%,才能供10億人獲得足夠的口糧 。該研究來自加州大學和國際稻米研究所組成的團隊
。他們的研究結果發表在《自然》期刊上 。其中一位研究人員David Mackill表示,50年來,科學家一直希望研制出一種能夠在水下存活的稻米 。他解釋道:“過去,科學家們一直希望培育出水下耐力比較強,能產生經濟效益的稻米,但是未能成功研制出這種品種 。”另外一名團隊成員Pamela Ronald表示,她希望這項研究能夠促進稻米新品種的誕生,這意味著貧困的農民和他們的家人能夠有更多食物 。該發現肯定會導致轉基因大米的爭論更加激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