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首都新德里一些無家可歸兒童發行了一份報紙,講述他們自己的生活
。這份報紙名叫Balaknama,意為“兒童之聲”
。報紙內容由19歲以下的兒童撰寫和編輯 。大約有1萬名讀者 。這些兒童撰寫關于貧困,童工,未成年婚姻,性虐待和吸毒等問題
。一位名叫Shanno的無家可歸女孩幫助編輯報紙 。“當報道不斷抵達,編輯小組坐下來選擇故事,會發生許多爭吵
。他們爭論:這個故事比那個故事更有影響力 。所以,最終付諸印刷之前會發生許多爭論 。”這份報紙在幾個州共有70名小記者,在首都有14名小記者
。所有記者,編輯和管理人員都是無家可歸的兒童 。Jyoti Kumari就是其中一名記者
。“我過去乞討,販毒,有時撿破爛
。然后我了解到Balaknama,然后開始為它工作 。首先,我是初級記者,隨后成為正式記者,現在快要成為編輯了 。”他們中許多人的父母沒有工作,不能讀寫
。這些兒童現在能夠賺錢,其中許多人參加網上課程,幫助他們找到一份工作
。這份報紙每個月發行,共有八頁
。2002年,報紙剛剛開始發行時,每年出版四次 。這份報紙改變了許多出版報紙的兒童的生活,希望改善數千名其他兒童的生活 。非政府組織和慈善團體支持這份報紙
。Sanjay Gupta領導的團體幫助這些兒童,為這份報紙提供資金
。“當人們贊賞他們的時候,當他們充滿信心地和當局對話,當他們出現在媒體面前,他們覺得非常有動力,非常受鼓舞
。我認為這是鼓舞他們非常有力的工具 。”這份報紙價格為3美分,低于印度一小杯茶的價格
。但是這點微不足道的成本卻給這些兒童帶來希望,他們總有一天能有一個家,有一份工作 。我是Jonathan Evan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