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留學對申請學生的成績要求非常嚴格,但這里的“成績”并不是指國內高考成績。學業成績是指:高中每學期的成績、年級排名,課程的選擇等;而語言考試成績是指:TOEFL、SAT等。但分數并不能完全說明學業上的潛力,更不能體現人的全面素質,所以,不會只因為考試中取得了高分就會被美國大學錄取。一考不會定“終身”,平時的積累是關鍵。相對于國內高校錄取學生只憑“高考成績”這一唯一標準,美國大學錄取學生的時候會更注重“學業發展潛力”。學術發展潛力表現為走出一般學業水平的學術能力,指學科競賽取得的獎項,甚至是參加過的培訓。如:奧林匹克競賽冠軍,英特爾獎的得主等等,比如有些學校舉辦Science Fair,要求學生提交創造性的實驗,學生若能脫穎而出,均可以被加分提級優先錄取。對上述類別的獎項以及其他一些較高層次的學科競賽中獲獎的學生,美國各大學當然是張開雙臂歡迎的。
綜合素質及課外成就
每年申請美國留學的學生中,不少申請失敗的學生學業成績和語言成績都非常優秀。其實,在美國大學錄取學生的標準中,有一條非常重要,那就是“綜合素質及課外成就”。綜合素質是指良好的人格品質以及杰出的領導或組織能力等,如學生在校內和社會活動中,所體現的責任心、領導才能、成就、動力、精力、勤奮、正直、公正以及熱情。杰出的領導才能也會在這里被考慮。一位中國學生因為成功地組織了學校的廢品回收活動,加上他是學校的畢業生的第一名,因而被麻省理工(MIT)錄取,然而他的SAT并不到1500分。課外成就是指各種藝術特長,比如音樂特長、運動特長等,或某一項目在世界前列(例如你是國家隊隊員,或省內前幾名)。這些素質往往都能為申請者加分。分數不是唯一,素質才是根本。此外,申請美國留學,只是個人職業規劃的一部分;成功被美國大學錄取,也只是學業上的另一個開端。學生和家長都應該持有良好的心態和觀點,無論是在國內上大學,還是美國留學,學生必須加強自己的職業意識和專業化的態度,培養獨立工作、與人合作的能力,這樣才不會出現“大學畢業就失業”“海歸變成海待”的現象。最后,專家強調:其實,被美國大學錄取也并不難,關鍵還要看學生如何做好科學的、充分的準備。美國大學的錄取標準其實與中國大學有很大不同,并不是以學業成績或高考成績來決定錄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