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的高考已經開始了,想想30多年前,有多少中國的年輕人夢寐以求能夠獲得一個高考的資格。但是現在我們看到,有相當多數量的年輕人卻主動放棄了高考,為什么30多年的時間會發生這么大的變化呢?這種變化又意味著什么呢?
主持人:今年933萬人報名參加,大約72.3%的孩子會被錄取,這是今天開始的2011年高考,最重要的兩個數據。對孩子們來說,今天的考場發揮影響著自己的未來,而對一些教育管理者來說,2011年高考數據的變化,卻已經在透露著另外的信息。和2008年相比,三年時間,中國的高考報名人數減少了117萬,而高考錄取率從2008年的57%,今年則會突破72%,然而高考報名人數的不斷走低,應該是一個值得研究的現象。我們需要切實搞清楚,究竟是什么原因導致了高考報名人數的連續下降?
嚴老師:北外諾加國際教育市場總監:目前我們這邊辦理留學服務手續的學生的變化不但繼續升高,同時也有參加高考的學生,雖然他們獲得了國內大學的錄取,但是學生仍然會選擇出國留學。
主持人:2011年,在我們關注考場上933萬學生命運的同時,那些由于各種各樣原因,沒有出現在高考考場上的學生,似乎更值得我們重視。到底,誰缺席了高考?無非就是主觀和客觀兩個原因,客觀我們說了,就是因為人口基數在走低,所以必然參加高考的人數少。今天讓嚴老師和王老師給大家來分析分析,這個客觀原因,主觀原因,主動放棄高考的到底都是些什么樣的孩子?
嚴老師:從目前的市場來看,絕大多數家庭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學生主動選擇了出國留學,因此在最近的幾年里留學市場人數不斷繼續走高,當然這個走高的人數里面不一定都是高中生,據統計有相當一部分人數是高中生。
主持人:教育部提供了一組數字,今年復讀的學生在減少,這也是導致高考人數減少的一個原因,其實您覺得這個復讀人數減少說明什么問題?
王老師:從好的方面來解讀,原來說高考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這是一個重要的機會,而且有的時候可能是唯一的改變命運的機會。所以如果一次考試不理想的話,那就接著回爐。這種復讀的學生減少,這種數量有所下降,可能表明我們現在并不是用一考來定終身。如果我這次考試獨木橋過不過去,有可能還有別的辦法。比如我可能直接進入社會了,可能進了一些職業技術學院,甚至有的可能也選擇了出國。
主持人:今年缺席高考的人數大概是28萬,教育部提供的數字,和歷年相比,您怎么看待這數字?
王老師:這些數字跟以往的比起來,可能不太具有可比性,因為往年提供的數字,它是一個應屆生和往屆生加起來的這種缺考人數,而教育部提供今年28萬數字,它指出的僅僅是往屆生缺考的數字。也就是說去年沒考上,但是今年本來應該有更多的人,但是有28萬的缺口,所以這些數據本身,我覺得現在還不夠清晰。而如果說我們真正要反思我們高考和特別是高等教育制度的改革的話,那我覺得其實有許多基礎性的數據研究紕漏,我認為還有待于進一步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