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青年理事會斥資50萬元把引導計劃推廣到更多中學,幫助更多可能誤入歧途的低年級生留在正途。
新加坡青理會主席張思樂近日在全國青年引導(mentoring)大會上宣布這個消息。
新加坡留學網(http://www.0065.com)了解到,由于青理會屬下的全國青年引導委員會前年展開的試驗計劃獲得良好反應,因而促成了這次更大規模的引導計劃。
參與試驗計劃的包括39名“學生導師”和79名中學低年級生。為期半年的計劃結束后,學生的態度明顯改善、變得更積極參與校內活動、其自信與溝通能力有所提升,時間與壓力管理技能也加強了。
為了讓更多青年獲益,青年引導委員會決定把引導計劃推廣到更多學校,同時引進更多本地社區團體和志愿者以擴大導師供應。
也是社會發展、青年及體育部高級政務次長的張思樂受訪時說:“我們希望把引導活動推廣到其他學校,因為每所學校目前的輔導員只有一個,或是兩三個,我們覺得這是不夠的。”
青年引導委員會主席蔡勝利受訪時說:“在這次的引導計劃中,我們希望將規模擴大到200名學生。計劃重點將放在中一和中二生,這個年齡層是最佳的介入時期,避免學生受到不良影響。”
引導計劃將鎖定“中級需要”(Mid-levelneeds)的學生。他解釋,“中級需要”指的是那些不積極參與課堂活動、缺乏讀書動力或來自特殊家庭背景的學生。這個為期8到12個月的計劃將能及時伸出援手,避免他們誤入歧途。
確定的五個合作團體,分別是馬來青年文學會、觸愛社區服務、回教社會發展理事會、共和理工學院,以及城市豐收關懷服務社。
蔡勝利希望這次的引導計劃能拓展到至少10所中學,吸引超過100名“學生導師”和200名低年級生參與。
參與試驗計劃的裕廊景中學三年級生吳國良和“學生導師”鄭濟青(26歲,合約性質教師)在會上和與會者分享他們的經歷。
吳國良說,當他知道校方推薦他參加這個看似為紀律不良學生而設的計劃時,本來覺得“很倒霉”,不過參與計劃后,他覺得自己變得更加重視學業,也比較有耐性。他今年打算競選學生會主席。
另外,也是新加坡東北區市長的張思樂受訪時透露,位于友諾士的青年中心上月設立后,所有40名學生至今的出席率為100%,成績讓人鼓舞。為了更好地幫助邊緣少年,東北社區發展理事會上月在友諾士設立全新的青年中心,負責協調各青年福利團體間的合作,并安排“過來人”當少年的導師。第二個青年中心將同樣于東北區設立,不過詳情目前還無法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