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立
孩子,你得完全靠自己
2月16日,是“毛蟲”的生日。
呂女士想起了17年前的這天。離預產期還有21天,羊水早破,臀位,胎兒宮內窘迫,剖腹產,“毛蟲”不合時宜地來到這個世界。呂女士懷著超乎尋常的勇氣,迎來了不足5斤的小人兒。
以后,每隔八九年,“毛蟲”的生活環境就會有重大改變:7歲那年,“毛蟲”在臺州上學;9歲離開父母,轉學杭州;現在,“毛蟲”又跨出國門……
2010年7月25日是毛蟲登機去英國的日子。那天一大早,毛蟲在網上和同學道別,然后在父母的陪同下,趕往上海。
在浦東機場,爸爸反復檢查毛蟲的登機牌,明知錯不了,卻又不放心地看了又看。用餐的時候,“毛蟲”沒有任何胃口,每樣食物都只吃一兩口。呂女士知道,雖然孩子臉上若無其事,內心的那份糾結做媽媽的怎么可能感受不到?
終于到了登機時間,“毛蟲”忍不住哭了。看著孩子拖著沉重的行李離開安檢處,看著孩子紅紅的眼睛流淌出的那份失落,呂女士心碎地抱著先生哭泣。
孩子,此去,你得完全靠自己生活了!
■平息
你一定能拿到A
我曾經問呂女士,孩子在國外讀書,她最擔心什么。
“怕她被一些不愛學習的人影響,成為留學垃圾。”
“什么是留學垃圾?”
“在外面花了父母的錢不好好學習,申請不到好的大學,混幾年就回來,什么也不會,卻學得一身惡習的那種。”
呂女士對“毛蟲”很有信心。一方面,她從小就培養孩子的獨立性:“(毛蟲)4歲的時候就開始單獨一間,自己洗澡,小學的時候學會做飯買菜。”另一方面,母女之間的溝通渠道也非常順暢,呂女士說:“女兒的QQ、郵箱密碼,她都放心交給我。有什么秘密也愿意跟我分享。當然,她有屬于自己的天地,那些地方,我們不會觸碰。”
不過,“毛蟲”與麥考爾先生之間的這場風波確實讓呂女士有些意外。聽完女兒的電話后,她趕緊給監護人寫郵件,希望她能和麥考爾先生溝通一下。
真正平息這場風波的還是“毛蟲”自己。
曾經有幾天,“毛蟲”用自己的方式“報復”麥考爾先生,比如不再回答提問,麥考爾先生說什么,“毛蟲”只是用點頭或者搖頭回答;找麥考爾先生幫忙,話說得特別客氣(在“毛蟲”眼里,有時客氣代表著距離);甚至偷偷把他的咖啡倒掉,因為他既然有時間喝咖啡,為什么不幫助她。
在媽媽和監護人的開解下,她慢慢想通了,畢竟自己喜歡攝影,而且這門課也是自己選的。她告訴我:“其實那天(注:2月11日)真的很想取消攝影課,但是一想要真就這么取消了,他就一輩子都覺得我就是這樣的學生。”
一個星期后,她主動找了麥考爾先生。或許是一下子還拉不下臉,“毛蟲”借著和他討論新課題的機會,聊起了那場風波。毛蟲說:“我和老師順便扯了那個話題,不是太多,基本一掃而過。因為之前脾氣發了,氣也生了,既然新的一個單元開始,就重新開始,把眼下的做好,不能讓老師小瞧唄。”
“毛蟲”也承認,國外讀書和國內讀書情況太不一樣了。在國內學校,老師都很喜歡她,尤其是美術老師。可是在國外,語言障礙是個大麻煩。雖然出國前她的英語很不錯,但是英國攝影課穿插了大量專業英語,使得“毛蟲”的反應遠不及周圍的歐洲同學(注:她是攝影課惟一的亞洲學生),相比之下,她在課堂上就顯得不夠積極主動。
另外還有一點:“毛蟲”很害怕失敗。“用老師的話來說,我總是擔心這擔心那,擔心得太多,沒法放開來,”“毛蟲”說,“或許是第一次把攝影課當做正式課程的緣故吧。”
在國外,和老師發生爭執并不是件嚴重的事,關鍵是師生間能保持良好的溝通。自“毛蟲”主動和麥考爾先生溝通后,她的攝影課情況有了好轉。呂女士告訴我,在過去的一個多星期里,女兒不僅參觀了多個博物館,還特意走訪了倫敦一家武術館,在那里拍了很多照片,嘗試用照片展示東西方文化的差異,麥考爾看后非常震驚。他很認真地找“毛蟲”談話,承認自己有點苛刻并認可她的努力。
“繼續努力,你一定能拿到A。” 麥考爾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