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在國外,和老師發(fā)生爭執(zhí)并不是件嚴重的事,關鍵是師生間能保持良好的溝通。自“毛蟲”主動和麥考爾先生溝通后,她的攝影課情況有了好轉。
2010年7月25日,拖著沉重的行李,“毛蟲”遠赴英國
“毛蟲”回望的眼神讓媽媽心碎
網易教育訊 據都市快報報道, 在國外,和老師發(fā)生爭執(zhí)并不是件嚴重的事,關鍵是師生間能保持良好的溝通。
■過節(jié)
老師,我的照片呢?
2011年2月12日凌晨,杭州的呂女士接到了正在英國念高中的女兒的電話。電話那頭,女兒“毛蟲”哭得稀里嘩啦,讓呂女士有些意外。
“我要求老師再給我20分鐘時間,可他只肯給我10分鐘時間。”“毛蟲”一邊哭一邊說。
去年7月,剛滿16歲的“毛蟲”離開父母,遠赴英國阿貝學院倫敦分院讀高中。這個陽光的女孩子沒想到自己會在半年后與英國老師鬧出一場不大不小的別扭。
那天下午上攝影課,老師埃德·麥考爾要求學生把自己的作品打印出來后貼到板子上。班上很熱鬧,許多同學都要求麥考爾先生幫忙,“毛蟲”只好靠自己勉強貼了兩張板。還剩下一張板子是要貼彩色照片的,不過照片在老師的電腦里。
好不容易等到麥考爾先生有點空,“毛蟲”趕緊讓他把那些照片調出來:點擊目錄,找到“毛蟲”的文件夾,咦,里面怎么是空的?
我的照片呢?!
10分鐘 20分鐘
攝影不是毛蟲的強項。盡管她一直很努力,多數時候只能拿到C。如果這次自己的作品無法按時上交,也就意味著分數會更低,這讓“毛蟲”很著急。麥考爾先生告訴“毛蟲”,可以幫她掃描照片作為補救,然而還沒干多久,他又去幫那些“成績是A的同學了”。
眼看就要下課,“毛蟲”的作品是沒法完成了。麥考爾先生建議:下面的課別去上了,先把眼前的事情完成吧。
毛蟲的數學成績很好,如果下一節(jié)課上數學,她或許就不去上了。問題是,后面的是戲劇表演課,這對一心要讀倫敦藝術大學設計專業(yè)的“毛蟲”來說非常重要。等她上完戲劇表演課,再去找麥考爾先生,他差不多已經準備走了。“毛蟲”不懂如何操作打印設備,所以無論如何要求老師留下。
10分鐘。這是英國老師留給“毛蟲”的時間。
不夠,要20分鐘。要完成所有工序,10分鐘遠遠不夠。
英國老師和中國學生就這樣“對峙”著。最終,老師連10分鐘也沒給她,下班走了。“毛蟲”越想越委屈,終于忍不住給萬里之遙的媽媽打了電話。
在國外讀書對中國學生而言是經歷,也是歷練。畢竟,在截然不同的文化背景下,迅速適應環(huán)境對每個孩子來說都是一次巨大的挑戰(zhàn)。
以“毛蟲”為例,在杭州讀書那會兒,從未碰到過這樣的事情。
讀高一的時候,“毛蟲”曾經擔任班長。呂女士說,學生們都愿意聽她的,不太愿聽班主任的。時間長了,或許班主任對毛蟲有些看法,于是用一些比較苛刻的校規(guī)約束她。在這種情況下,“毛蟲”選擇辭去班長職務,用比較委婉的方式表示“抗議”。
“她知道應該尊重老師,不能跟老師唱反調。”呂女士回憶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