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漸增多的出國留學,日漸擴大的留學市場無不昭示著留學的繁榮。繁榮的背后我們不禁要問出國留學的目的,或為國外優越的生活、學習環境,或干脆為移民做準備。然而從留學解疑版塊咨詢情況的統計顯示占很大比例的人的目的就是為了獲得國外大學的文憑,因為“洋文憑”確實在國內很受用。
一、 來自“課堂”的中國留學生
每年20幾萬的出國留學人數讓中國早已成為世界留學大國,而這些學生出國也無非是為了獲得更好的教育。而所謂“更好的教育”其實絕不僅僅是在校園里、在書本上的。尤其像國外那樣可開放式社會、開放式教育。學生們的知識來源多半是來自生活而不是課堂。這一點是與中國的教育模式差別很大的。千百年來國內一直是課堂式教育,雖然倡導素質教育多年,但高招錄取的模式不變使一切呼喊都歸于平靜,所以中國學生格外注重課堂學習,格外注重考試和成績。
國外的課堂教育是非常“不嚴肅、不正規”的。老師與學生之間仿佛是在談天。討論式的教學在于“引導”而非“教導”,習慣了灌輸的中國學生很不適應。許多外國學生多中國留學生的認識是,“認真嚴肅,但很少表達自己的意見”。在知識習得方式上的不同或許讓中國留學生在無形中丟失很多。外國學生不知道,其實這些中國留學生是來自“課堂”的。
二、 文憑不是留學的全部
物理學大師愛因斯坦說:“當你把學校給你的所有東西都忘記之后,剩下的就是教育”。我們看到日常的熏陶遠勝于刻意的苦功,國外的學習特點更要求留學生們的目光不能僅僅局限在課堂,不能僅僅為了拿到文憑。因為那絕非是留學的全部,留學生在國外更多的是學習不同的文化、生活體驗,要更多的融入國外社會生活。馬來西亞高教部副部長何國忠就在日前勉勵中國留學生不應只注重考取文憑,應更積極的融入不同文化朋友的生活圈子,體驗當地生活民情,促進各種文化國家的友誼聯系。
專家說,留學生體驗和學習文化的差異及不同價值觀將成為未來待人處事的重要經驗,也是留學生在國外最重要的生活體驗。留學行業專業的搜索引擎,留學專搜的貼吧里活躍著大量的有出國想法的學生。他們對國外生活是知之甚少的,他們希望到國外得到更多的幫助以便快速的融入當地社會。何國忠在出席今年中國留學生元宵晚會上也說,留學生們應該給予學弟學妹們勸告和指引,因為無法融入國外社會絕對是一種潛在的危險。
學成畢業的留學很大部分是要回國的。回國后找工作中也會存在這種僅有“文憑”的危險。雖然“洋文憑”在國內市場依然受用,但是考驗海歸們的絕不僅僅是“文憑”,一種國際的工作模式是企業更為看重的。幾年的學習只拿回了“文憑”的留學生們此時便是不受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