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歲末,美國國際教育協會發布的年度《門戶開放報告》顯示,2009~2010學年,美國高等教育機構中的中國學生人數從9.8萬人增至12.7萬人,比上一學年增加了近30%,而印度學生10.4萬人,只比上年增長1.6%,這意味著,中國首超印度,成為美國最大留學生源國。而相比之下,韓國、加拿大、日本等赴美留學的學生卻出現大幅下降,像日本降幅高達15%。
赴美留學
低齡化趨向明顯
記者近日從第八屆上海留學年會上獲悉,赴美留學低齡化現象日趨明顯,讀本科的中國學生人數呈明顯上升趨勢,占總數31%,有越來越多的學生赴美讀高中。2010年,美國南加州大學接收國際學生最多,人數近8000名,其次是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和紐約大學。留學生擇校最受歡迎的是加州地區,而印弟安納州及俄亥俄州的國際學生增長迅速。
有專家還在年會上分析了目前赴美留學的一些新特點,如赴美就讀證書類課程及參加學校間交換項目的學生越來越多,而選擇英語(論壇)語言培訓課程的學生日趨減少。預計未來幾年如政策保持穩定,中國赴美留學人數的上升趨勢短期內不會改變。
澳洲移民新政
引發觀望潮
作為老牌熱門留學國家之一,澳大利亞的移民新政卻在2010年冬天引發了一股觀望潮。
一個月前,澳大利亞出臺新的技術移民政策,取消了會計等職業加分,加重了英語能力和工作經驗等能力的加分。這與今年早些時候出臺的新技術職業清單相輔相成,后者已舍棄美發師一類低技術含量職業,而由工程師、醫療專業人士等高級人才取代。此評分系統將于2011年7月1日正式實施。
記者從不少留學中介公司了解到,赴澳留學的人群中,有相當部分是為今后的技術移民做準備。此前的技術移民通過分數為120分,職業分最高能獲得60分的加分。為了“賺”分數,不少留學生在選擇專業時,刻意選擇了技術移民職業名單上的專業。該新政出臺后,讓不少學生和家長擔心“學也白學”,因此對赴澳留學暫時持觀望態度。
同時,澳元對人民幣的匯率從2008年底的4.3,上升到如今的6.3,這筆經濟賬也加重了目前的觀望氛圍。
如今最有可能打破這一僵局的,也許是澳大利亞最新的簽證政策——從2011年4月起,申請573類(高等教育)學生簽證需提交的經濟擔保金減少了三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