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留學生的花費最高
中國是澳大利亞最大的留學生源地。芮捷銳介紹說,在澳大利亞大約有15萬中國留學生,占澳大利亞留學生總數的27%。有些機構也表示,如果算上通過不正規手續赴澳留學的學生,實際總人數應該是16.5萬。中國學生每年給澳大利亞帶來60億美元的收入,平均每個留學生貢獻4萬美元。
從這個角度看,中國留學生對澳大利亞的意義遠超印度留學生。
在最熱門的留學目的地國當中,澳大利亞的學費是最高的,一般每年10萬~15萬元人民幣,超過英國和美國,同時,每年生活費至少5萬元人民幣,與英美基本持平。但在美國和英國的中國留學生分別只有9.8萬和7.5萬人,因此中國留學生在澳大利亞的總支出是最高的,再加上澳大利亞的GDP只有美國的一半左右,在這些留學目的地國家里,中國留學生對澳大利亞經濟的貢獻是最大的。
怪不得澳駐華使館教育處今年春天遞交給政府一份名為《中國的留學支出不斷擴大,澳大利亞的份額卻在縮小》的內部報告,警告明年中國赴澳留學的學生總數可能持續下降。報告中提到,澳大利亞在過去的半年中已經失去了將近20%的國際教育市場份額。
芮捷銳表示澳大利亞希望中國留學生不要受到私立學院倒閉的影響,繼續到澳大利亞留學。他對記者說:“在2000年,大概只有9000名中國學生在澳大利亞學習,到了去年2009年,這個數字已經變成了15萬,這說明澳大利亞還是一個非常具有吸引力的留學目的地,一個英語為母語的學習環境,一個能讓父母放心的安全的地方,一個離中國不太遠的地方。”
澳大利亞最大的教育集團,澳大利亞工商技術學院(NAVITAS)的負責人羅德·瓊斯說:“印度、中國和越南的留學申請數量都在下降。”澳大利亞工商技術學院的數據被認為是最權威的,因為這個集團為全澳大利亞14所大學提供預科班和語言班的培訓。
對中國學生來說,最重要的問題是這個集團下屬學院的學費在兩年里翻了一番,從40萬人民幣增長到80萬人民幣,原因不只是學費上漲,還有澳元對人民幣升值的因素。而同期,因為美元的大幅貶值和金融危機導致的物價下滑,到美國留學的成本對于中國學生來說是一直在下降的。
應對乏策
目前來說,中國生源減少影響的主要還是語言學校和技術學校,還沒有影響到大學的層面,但澳大利亞許多大學的校長們已經坐不住了。
莫納什大學副校長艾德·伯恩(Ed Byrne)聯合澳洲八大名校——墨爾本大學、莫納什大學、悉尼大學、昆士蘭大學、阿德萊德大學、澳洲國立大學、新南威爾士大學和西澳大學的校長們聯名寫信給總理朱莉婭·杰拉德(Julia Gillard)和反對黨領導人托尼·艾伯特(Tony Abbott),希望政府能保證盡快解決國際教育產業正面臨的嚴峻問題。
伯恩表示,目前的政策對澳洲最重要的行業會造成非常嚴重的危害。他說,雖然目前大學還沒有受到留學生數量下降的嚴重影響,但私立學院和語言學校已經遭到沉重打擊。澳洲大學的直屬語言學院是國際學生進入大學學習的必要培訓機構,也是重點盈利部門。
“莫納什語言學院就是莫納什大學的留學生‘管道’”,伯恩做了一個形象的比喻:“這個管道正在干涸,這會導致大學這個‘蓄水池’的嚴重問題。”
他呼吁政府采取的行動應該包括:將學生簽證入境限制從政府的凈移民目標中撤銷;重新審查學生簽證政策;政府部門和行政機構聯合處理。他說:“除了資源產業,澳洲目前最重要的行業就是高等教育,理智的國家領導人都應該知道這個行業的重要性,”
澳大利亞教育部發言人西蒙·克里恩(Simon Crean)回應道,政府不會為之前的措施道歉,因為這些政策都是為了保證澳大利亞國際教育行業的質量,但他也說,如果工黨在大選中獲得勝利的話,會繼續衡量這些政策的效果。
今年9月7日,工黨領導人吉拉德以微弱優勢戰勝艾伯特,得以繼續執政,不知未來澳洲的國際教育政策是否有持續的走向。
與此同時,澳大利亞在國際教育領域最大的競爭對手美國卻一直在努力爭取生源。美國的公立高校開始采用澳大利亞高校的運營模式,推出新政策,吸引亞洲的“金主”,特別是中國的自費留學生,這被認為是美國能否從金融危機中恢復過來的關鍵。誠然,如果其他條件相差不多,那么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這樣的美國名校吸引力肯定高于澳大利亞的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