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著臉皮”才能結識新朋友
“剛開始,最重要的是敢說。”2008年赴英留學,現在埃克塞特大學上大二的小譚坦言,為了融入當地學生,曾變得“厚臉皮”,“第一步是要和室友拉近距離,比如多找機會和室友一起吃飯,多聊天;然后,就是要厚著臉皮去認識新同學。見到不認識的同學,我就會問他是哪里的,學什么專業,其實聊一會兒就認識了。”小譚說,剛開始會覺得有點不好意思,但一個月下來就適應了,再認識新同學就變得很自然,現在他已經能夠主動和陌生人搭訕。
為克服想家的孤單感,小林一開始就積極參加學校的各種活動,“學校每周五會組織我們去參觀當地的特色店,還能吃特色小吃,這對我們融入當地生活很有好處。”小林表示,“其實當地人非常友善,你在路邊看地圖,就馬上有當地人過來問是否需要幫助。他們知道你是留學生,說話會放慢語速,所以不要害怕被笑話而不敢與人交流。”
專家表示,學生初到異國,應該開朗一點,有時間就盡量參加學校或者同學間組織的活動。“如果去了覺得自己不喜歡可以禮貌地告辭,但最好不要因為自己不了解該活動就一概拒絕參加,那樣會喪失很多開眼界的好機會,又不利于很好地融入當地生活。同時,如果老是無故拒絕同學的活動邀請,別人會誤會你不愿意跟他們交往,這樣很難結識到當地朋友,缺乏交流,語言能力也很難在短時間內提高。”
剛去法國時,室友邀請Sam去參加派對,sam總是不愿意參加。“一來覺得自己法語不行,怕出丑;二來,我對吵吵鬧鬧的派對真的不感興趣。”被拒絕的次數多了,室友后來不再邀請Sam了,他與人交流的機會就越來越少。Sam也覺得這樣下去不是辦法,于是主動提出和室友一起參加派對,“其實如果不感興趣,你可以找個人在一旁聊天,多參加幾次,就能適應了。”
專家表示,學生初到國外求學,難免會遇到一些難題,這時要懂得求助。“對于國際學生,學校會安排一個advisor來協助學生解決學習與生活當中出現的問題。如果學生遇到問題,可以提前跟老師預約時間,獲得與老師單獨面談的機會。在美國,還可以找國際學生辦,這是每個美國學校常設的專門協助國際學生處理各種事務 (包括錄取、簽證、打工、組織文娛交流等活動)的機構,學生也可以把自己產生的一些疑問告知國際學生辦的老師,老師會幫忙想辦法去解決問題。”
對于學習上的問題,小偉建議與老師主動溝通,找出自己學習的弱點,商量提高成績的方法,“不要等成績比較差了老師來找你,也不要只向父母訴苦,因為在學習上父母幫不到你,最好就是直接向老師求助。”
留學準備
提前培養自理自律能力
要想成功留學,僅僅為拿到國外大學錄取通知書而奮斗是遠遠不夠的,還應該在語言、心理素質、生活自理能力、文化認識等多方面提前做準備。留學顧問表示,首先,英語水平必須加強,必須具有一定的聽說讀寫的能力,這樣在生活、學習上才能適應。其次,出國前要培養生活自理能力,出國后,親人不在身邊,大小事情都要自己獨立處理,因此對孩子的獨立能力要求很高,最好能夠提前讓孩子有住校經歷。此外,孩子的自律性也很重要,要較早養成自覺自律的習慣。
“我初中就開始住校,生活自理能力還不錯,平時在家也會幫媽媽做飯,所以在生活上適應得不錯。”小譚說,“國外的學習非常自由,老師上課也不會點名,也沒人監督你,全靠自覺。”
“其實如果有一兩個興趣愛好,對于克服留學初期的孤獨感很有幫助,還能因此交到新朋友。”由于較早就考慮要出國讀大學,所以高中開始,小偉就特地學打網球,還參加學校的網球社團,“剛到美國時,孤獨無聊的時候,我就去打網球,后來漸漸認識了不少球友。”
出國后前半年的不適應,主要是因為兩個國家的文化、生活方式等差異造成的,所以留學前要做足功課,盡量詳細地了解對象國家的風土人情、生活習俗、日常生活等方面,比如圖書館怎么用,公共汽車怎么坐等等,了解得越清楚,準備得越充足,心里就越有底,出國后的生活也就更加順利。
專家特別提醒在國內生活條件比較優越的同學,不要總是拿國外的生活和國內的生活來比較。畢竟出去讀書是一個歷練和獨立的過程,要以積極的態度去面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