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駿“學歷門事件”余波未平,“騙貸門事件”又如影隨形。當 “打工皇帝”不小心撞見了“打假皇帝”,一場剪不斷理還亂的唇槍舌戰在所難免。作為“門”外人,我們不去討論兩位皇帝的誰是誰非,也無須深究“西太平洋大學”的前世今生,更沒必要如其他看客那樣“痛打落水狗”。但是當我們把目光聚焦到整個事件的始作俑者一紙“洋文憑”身上時,不得不感嘆一句“出國留學,一定要小心啊”。
當留學從一個可望不可即的奢侈品“飛入尋常百姓家”,我們慶幸生在這個可以有更多選擇的年代。隨著出國留學大軍隊伍的日益龐大,成為一名“世界人”已是廣大中國學生的心聲。但不可否認的是,一些學生和家長在出國留學的問題上,還存在很多認識上的誤區。
“七宗罪”之一:隨大流,你去我也去
“你看,XXX也出國留學了……”當我們環視周邊的環境,發現曾經并肩作戰、一起玩耍的昔日好友紛紛遠赴重洋。這個時候,你的內心也難免激蕩出一點小漣漪。出國留學似乎成了一種時尚潮流,跟上的便是與時俱進,跟不上的便是落后分子,但頭腦發熱的同時,你是否有多問自己幾個為什么。“我為什么要留學?”“留學適合我嗎?”“留學能帶給我什么?”如果在我們還沒有完全搞清楚狀況的時候就作出出國留學的決定,顯然是對自己的不負責任。
留學不是小事,拋去不低的費用不說,留學對于孩子未來人生的走向,對于人生觀、價值觀的培養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特別是現在小留學生越來越多,家長希望孩子能盡早接受國外先進的教育理念。但由于孩子年齡小、獨立性不夠、對世界的認識欠缺,出國以后必然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處理不好就會對孩子內心造成深遠影響。所以在選擇出國留學前就有必要把與留學相關的種種疑問都消滅掉,以免出去以后發現不適合,“賠了夫人又折兵”。
“七宗罪”之二:國外大學門檻低,容易混
《無間道》里有一句很經典的臺詞叫“出來混,遲早是要還的”。很多學生認為,國外的大學是“寬進寬出”的,只要踏過那個門檻,以后的路就一片光明了。事實上,相對于中國大學的“嚴進寬出”,國外大學更傾向于“寬進嚴出”,或者說是“嚴進嚴出”。如果以為國外文憑是可以混出來的,那就大錯特錯了。現在比較熱門的留學目的國通常是世界上高等教育較為發達地區,各國為了保證各自國家的高等教育水平,即文憑的含金量,通常會在教育“出口”上嚴格把關。他們不僅看期末成績,也看平時表現,希望通過“臨陣磨槍”的方式蒙混過關已完全沒有可能。
留學作為一個系統工程,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促成的。有些學生把留學當作進不了國內理想大學的退路,高考(論壇)落榜后找個留學中介匆忙出國,語言成績沒有,GPA成績也不高,殊不知這種沒有規劃的留學其實暗藏著諸多隱患。如果洋文憑可以那么輕而易舉混出來,那頒發洋文憑的學校就免不了惹人質疑。“學歷門”事件不就是最好的例證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