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不得孫子,走的時候,覺得“真像心肝被扯下了一塊”
“念著他掛著他,這么小的孩子過去習慣嗎?”劉伯心里難受,但沒有和兒子說,他害怕增加兒子的心理負擔。
疼兒子,但更疼的是孫子!劉伯有四個孫輩,一個大孫子,兩個小孫子,還有一個小孫女。教會他上網的,正是大孫子。大孫子是劉伯和老伴一手帶大的,一直到3歲多,才飛赴澳大利亞與父母會合,如今已是20多歲的大小伙子,開始工作了。
回想當年孫子的離開,劉伯覺得“真像心肝被扯了一塊下來”,“念著他掛著他,這么小的孩子過去習慣嗎?”劉伯心里難受,但沒有和兒子說,他害怕增加兒子的心理負擔,后來,孝順的兒子體諒老父親的孤單,決定把孫子交給空姐照顧,又把小孫子“運”了回來。
“運”回來的那天,劉伯和老伴早早趕到機場,接到了孫子,親也親不夠,抱也抱不夠,“真不想把他再放回去了。”老兩口硬是又和孫子“廝磨”了一年,一直到孫子5歲,才重新“放”他去澳大利亞。“舍不得,還是舍不得。”劉伯說,“但我真的怕把他寵壞了,含在口里都怕化了,還是跟著父母成長好些。”
去兒子那里,生活不習慣,孫輩大多不會說中文
國外上哪都得開車,80歲的老人哪會開車啊?住在別墅里如同坐牢!孩子的生活習慣已經西化,和老人總有些磕磕碰碰。
沒有孩子在身邊的日子孤單又漫長,劉伯嘴里總說并不在乎,但是談到兒子,他的聲調還是明顯降低了下來, “是可以跟孩子住在一起,但生活習慣不一樣,兒女在身邊,有矛盾,兒女不在身邊,也有矛盾。”
劉伯與老伴去美國和澳大利亞都住過一段時間,但很快就回來了。“國外的環境是好,但上個商場也要開著車去,一個快80歲的老人哪會開車?住在別墅里如同坐牢!”而且孩子的生活習慣已經西化,和老人總有些磕磕碰碰。“比如我喜歡喝茶,但他們可能會覺得泡茶太麻煩,種種小事。時間久了,大家都不舒服,還有可能因此鬧矛盾、得病。”四個孫輩,除了大孫子以外,其他幾個基本只是能聽懂中文,不會說不會寫,平時甚少與劉伯溝通。所以,雖然到國外可以享受更好的生活條件,還有子女相伴,但生活習慣的差異還是讓劉伯與老伴主動選擇了空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