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文章寫道,想不通加拿大環境這么好,為什么留不住某些老年移民?網上轉載后更是議論紛紛,有人怪老人自己不懂英語,環境使他們郁悶無聊不走才怪。有人批評老人回國是逃避現實,是自私不為兒女做奉獻。有人反駁,是兒女不孝,把老人當丫環用人使喚,老人受不了走得對!真是眾說紛紜。
客觀地說,老人問題是個十分復雜的社會現象。因為,人吃五谷生百種性情;社會又是大染缸,百人百面,什么樣的思想品格、怪癖行為沒有?
就事而論,更是包羅萬象無奇不有。這中間既有彼此的代溝,也有社會的壓力,還有經濟條件的不同,以及待人處事的方法等。如此這些矛盾體的沖突,老人怎么呆的?。坷仙俨缓统吵臭[鬧,引出多少官司?說吧,家丑不可外揚,不說吧,憋屈的慌,好不左右難為人??!
古人云,清官難斷家務事,我看也不見的。終究得有個理吧,那理在那里呢?其實在各人心里,自個把心放公平好好替對方想想,爭論會小些。否則,兩代人各自都強調自己應該,自己正確,那矛盾就怕真的沒法解決了。
今個我說幾件事兒,權當是聽故事,年老的年輕的,想想是不是這么回事,有無一點借鑒?但“請勿對號入座”自找煩惱。
在某座談會上,一老人說:我在國內是醫生,原本在家鄉蠻受尊重,日子過得舒坦。為幫兒子過來了,當時想頂多兩三年,孫子們大點就回去??墒沁@里規定,小孩沒大人看著不能單獨呆,看來一時走不了。
還有,兒子拿到博士文憑要六七年。兒媳拖兒帶女打工養家,累死累活就那點錢,兩人整天忙碌的吃不好喝不上,孫子也跟上受罪。我看在眼里難受在心,沒人幫他們日子咋過?我想了又想,媳婦能為我兒挑起家庭重擔,犧牲青春和事業,我做娘的,咋再能國內享清閑。我咋辦?移民!
決心下定,帶孩子做家務我全包!為的是讓他們騰出手腳,好好干事學習。凡事能省就省能掙我就掙,同樓的不遠的,咱中國人誰坐月子要人伺候,誰要鐘點工打掃衛生,我去。掙個三百五百,好補貼他們。
說實話,日子艱難人容易上火犯急,也有和他們高喉嚨喊叫的時候。一生氣我由不得想起國內的好日子,越想越委屈,關上門眼淚唰唰地掉??蘖T心里好受些,臉一擦該干啥干啥。上牙還有磕碰下牙的時候,思量他們不容易,不跟孩子們計較。
五年多了,我經常告誡自己擺對位置,我對自己說,現在你不是醫生是老媽子,我為孩子當老媽子不丟人。這么想氣小了,臟活累活不嫌棄了,一天有使不完的勁,家里外頭隨叫隨到。
眼看著家里光景好起來,媳婦也不那么累了,兒子博士也快拿到手了,我再苦再累也高興!只要我活著,能動,我無怨無悔幫他們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