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淵源
2003年美國國會圖書館下設的研究機構出臺《中國跨國犯罪集團報告》,其中列出的華人黑幫組織包括:大圈幫、四海幫、14K、竹聯幫、和字頭、聯字頭等;其活動范圍涵蓋了世界上絕大部分地區。
海外華人黑幫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850年。而160年來,華人黑幫也經歷了三個主要的發展時期。
1850年,第一批華人移民美國。當時美國主流社會很難顧及到華人的權益,華人只能成立堂口,自我保護。
據陳國霖教授介紹,當時的堂口不太可能得到美國政府的贊助,因此社團必須找到經費的來源,最好的財源就是賭場、鴉片館、妓院。隨即他們又產生了利益沖突,搶地盤、堂口之間械斗,逐漸具備了華人幫派的雛形。
1940年代中后期開始,中國南方及香港地區再次大規模向海外移民,他們成為唐人街的新主力。有些年輕的新移民隨即加入了當地的堂口,完成堂口與幫派的結合。
源于潮汕地區的三合會各派系也混雜其中,在海外擴大自己的地盤。在清末時,部分洪門弟子改為支持共和運動。孫中山、秋瑾均與洪門有緊密關系。 1949年后,洪門弟子轉移到香港,創立三合會,逐漸成為以黃賭毒為主的犯罪團伙,底下又分出新義安、14K以及諸多“和字頭”組織。
同一時期,和國民黨一起退到臺灣的外省年輕人創立竹聯幫、四海幫等黑道幫派。
港臺的幫派,隨兩地居民移民海外,開始在全世界擴充地盤。“1960年代,很多香港青少年來到美國唐人街。部分人因為語言不通,也缺乏當地人的朋友,就退學,拉幫結伙在社區里面鬧事。而堂口就把這些青少年團體拉結進來,擴大自己的勢力。比如當時的堂口‘東安公所’就和‘東安幫’結合在一起了,福建同鄉會有了福清幫,這都是一個堂口和一個幫派的結合。”陳國霖教授說。
1980年代后,中國改革開放,國門逐漸打開,浙江、福建、廣東等地移民成風。據英國的《英中時報》主編葉聲向本報記者介紹,“他們把國內的黑社會結構、運作方式都帶了過來,包括歷史上比較大的傳統團體。而新移民的幫派等新勢力興起,又引發了搶地盤等新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