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時候看到一個留學美國并在美生活多年的華人寫的為何嫁給老外的中國女人都老且丑的文章,雖然接觸美國社會多年,他還是保留了見到華人女性嫁老外就給與尖銳刻薄的批評和鄙視的態度,他的妻子也說每次見到華人女性和老外一起,她就會同情那些女性。我想,對于不幸的婚姻,你的同情不但有理有據而且表現了你有仁愛之心,但是其中的一些婚姻,那些女人也許遠遠比你幸福,她們所需要的是別人對她們婚姻的尊重和包容而已。
在美國呆了將近兩年,也看到很多中美聯姻,而且不少人過得很幸福。前些時候和一個朋友聊天---他來自臺灣,在美國求學后在一直在摩根斯坦利上班,我們也聊到中美婚姻,他說從他的了解看,中美婚姻,如果一方不是為綠卡或為對方的錢財外, 甚至比中中婚姻更穩定。
不可否認的是,很多女性對跨國婚姻的憧憬是來源于對現實的考量,1)比如綠卡。即使求學在美畢業后留在美國工作,綠卡依然是很多人奮斗多年還是渴望而得不到的東西,就更不要說那些以訪問或旅游為名然后滯留在美國希望哪天能變成合法移民的人了。和美國人結婚,就是合法取得綠卡最便捷最順暢的手段了,當然其中有些人被騙財騙色,因為婚姻目的不純,就難免保證婚姻的質量,連對方的人格也保證不了。
2)美國人身后的國家吸引力。美國的整體富裕程度和社會文明度、有序性、社會福利(特別是中低收入群體能夠得到的保障)等也是很大的吸引力之一,尤其是對國內的非富非貴群體而言。來美國前我有個很好的朋友,他是當地聞名的醫生和教授(在全國他也小有名氣),他就堅決反對我去美國,他的理由是我自己本身就過得不錯想找什么樣的人都可以,為何要到美國,因為在他看來中國已經足夠富裕能夠給一些群體提供很好的物質生活。單純在物質方面,很多中國人的生活確實遠比美國人富裕,甚至闊綽,但是離真正的品質生活還差得很遠,社會大環境也還需要多年的提升。
當然也有人愛慕對方的錢財,還有很多人因為對異國生活和異國文化的不了解而導致的盲目向往,比如很多人認為跨國婚姻浪漫,以為老外都很富裕,嫁給他們就衣食無憂,甚至過錦衣玉食的生活。
對于因為綠卡,因為錢財,或者因為虛榮等而嫁給老外的女性,我想婚姻是否幸福她們有些人也許不介意(國內的某電視征婚節目上,不是有女孩說寧愿在寶馬里哭也不愿再自行車上笑嗎),也許她們也覺得幸福,因為每個人的人生觀不同,對于幸福的界定就不一樣。
我也看到不少純粹的婚姻,不為對方的綠卡,不為錢財,不為虛榮,真的只為在人群里找到了那個尊重自己,愛惜自己并懂得自己的人。還有一種跨國婚姻,最初女方是出于無奈而被迫找老外的,但是最后不少人過得很幸福。我兩年前去廣州辦簽證就遇到不少的例子,她們大都40以上,帶著孩子,相貌一般,身材一般,在國內的婚姻市場上,她們顯然是無望的那種。
我問過一些嫁給老外目前生活的很幸福的人,他們如果以后離婚,希望找老外還是老中,大多數人還是希望找老外,在家庭經濟上矛盾很大的就希望找華人。以下是她們為何還要嫁老外的原因:
1) 美國人重視家庭,樂于陪伴伴侶和孩子。國內現在很多人還是認為美國人隨便,以為美國男人下班后就是夜夜笙歌的生活,這是對美國人最大的誤讀之一。筆者在國內時,曾經也有這樣的看法,證據就是美劇《欲望與都市》,來美國生活兩年后才發現絕大多數人的生活與之相去甚遠,我還曾經告訴我同事說我以前以為他們也是那樣瘋狂生活的,她們大笑,說,在你們中國人的眼里我們那么隨便啊!她們說市區里也的確有少數人過著那樣的生活,但是絕大多數人都是下班就回家,做做家務,陪伴妻子和孩子,哪個家庭的丈夫有外遇,連鄰居都會瞧不起。
從我了解到的美國人看—我先生的同事、朋友、家人,我的同事,全都是下班就回家,盡管他們中大部分人都是所謂的事業成功人士,當然客觀上講,這除了和美國重視家庭生活超過事業、朋友的文化有關外,美國社會少有應酬、少有公款吃喝的模式也在很大程度上幫助人們更多的回歸家庭。
國內的有些成功男士忙著應酬,吃喝,按摩,甚至包二奶的時候,他們的美國同伴卻在家里幫著帶小孩,煮飯,修剪草坪,和妻子一起看電視,看書,或者去看音樂會,這兩種生活,作為妻子的你,選哪樣?國內不少男同胞視事業地位為重(因為有錢有權美女就會自來),美國男人更重視家庭幸福,有時間陪伴家人,伴隨孩子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