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出產”美國博士最多的9所中國大陸高校依次是:清華、北大、復旦、科大、南大、南開、上海交大、浙大、武大。這9所學??傆?000多人在美獲得了博士學位,幾乎占到大陸所有高校的一半。
在臺灣,除了臺大,沒有一所大學的數量超過50人;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科技大學總數僅為39人。
與之對照,美國一些頂尖名校的表現是:斯坦福大學166人、耶魯大學164人、普林斯頓大學162人、加州理工學院69人。
若以國家和地區統計,排在第五位的加拿大為533人,甚至不及清華一所學校。也就是說,中國知名度最高的一些高校,放眼全球都堪稱“留美預備學堂”。
在報道這一現象時,美國《科學》雜志將清華和北大比作“最肥沃的美國博士培養基地”,使用的標題是:“美國研究生教育:頭號博士培養學?,F在來自中國”。
根據歷年博士普查結果,來自中國的人數呈現持續攀升的趨勢,國內各高校的位次也在變化。
例如1994年,出產美國博士最多的非本土大學是韓國首爾國立大學,434人;臺灣大學第二,373人;北京大學第三,231人。國內其他學校的排序是復旦、清華、科大、南大、浙大、武大、南開。
但1999年~2003年之間,最多的13所非本土大學是,韓國首爾國立大學1657人,北京大學1332人,清華大學1234人,臺灣大學1190人,中國科技大學988人,韓國延世大學721人,復旦大學626人,泰國朱拉隆功大學466人,韓國高麗大學446人,南京大學437人,土耳其中東科技大學 421人,南開大學396人,加拿大多倫多大學384人,加拿大麥吉爾大學372人。
以1999年~2003年的5年總數來看,首爾國立大學排在第一,北京大學的人數也已超過了本土的哈佛大學、耶魯大學等校,僅居伯克利、密歇根、康奈爾、伊利諾伊香檳分校之后。
以 1997年~2006年的10年總數計算,首爾國立大學仍處于非美國高校中領先位置,其次是北大、清華、臺大和中國科大。
到了 2006年,情況又有變化: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超過了其他所有學校,也遠超10年以前自身的數字。
哪些專業更易出國?總體而言,基礎學科出國人數較多,理工科較文科出國容易。
美國博士普查結果一定程度上驗證了這一點。在科學與工程領域,至少三分之二的博士主要依靠助教、助研或獎學金完成了學業,自費生不超過30%。在非科學與工程領域的博士就沒這么好過,以教育學博士為例,60%是自費。
對于自費留學者而言,經濟負擔是個無法回避的問題。據統計,美國2008年的4.8萬多名博士中,47%因為讀博而背債,其中19%的人債務在2萬美元以下,8%的人債務超過7萬美元。
正因如此,國內各大高校的“粉絲”在互相攀比時,總會將帶有獎學金特別是全額獎學金的錄取通知突出強調,拿到一流大學“全獎”的學生被視為校園“牛人”。而國內高校畢業生的出國留學人數,尤其是留學世界一流大學的人數,以及由此形成的“海外軍團”,被認為既反映又影響了高校的國際知名度與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