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大學排行榜新模式 投資回報率分析
[導讀]美國人素來愛做排行,尤其熱衷于大學排行。見慣了大學綜合排名、專業排名,對國際學生而言,如今擇校又有一個新的參考依據??大學投資回報率。(來源:文匯報)
近日,美國在線薪酬數據機構PayScale在2009年美國高校畢業生起薪調查的基礎上,公布了一項名為“2010年美國大學投資回報率調查報告”。報告開篇稱:“不要比較大學的學費,比較入讀大學后的投資回報率。”
【報告說明】“投資回報率”,一道關于大學的經濟題
報告的調查對象為在美國本科畢業、留美工作的全職員工。任何具有更高學歷的調查者不包括在內,法律、醫學等專業也被排除在外;以項目件數計酬的建筑師、或者作家等自由職業者不
包括在內。調查對象是完成PayScale職員薪酬問卷的注冊者。
根據這份報告,計算大學投資回報率,主要圍繞上大學的投資成本和畢業后的回報兩項概念。
投資成本,就是上大學的費用。在這次調查中,這筆費用包括學費、住宿費、書費、學雜費等。每年的費用乘以入讀時間,就是入學費用。和中國大學不同,美國本科學制雖是四年,但學生可以轉專業、休學,所以學習時間并不是整齊劃一的四年。在計算大學平均費用時,報告對過去30年的本科畢業生入讀年份做了一項統計后得出,4-6年為本科畢業生畢業的“典型時間”。
其次,說說上大學的回報。回報不僅是畢業后的收入,報告比較了本科畢業生比高中畢業生多賺的那部分。因為一旦選擇上大學,學生就損失了高中畢業后直接工作所帶來的4-6年的“工作收入”,經濟學上稱此為“機會成本”。報告取了1980年-2009年30年間的大學本科畢業生年薪中位值,以及過去34年-36年高中畢業生年薪的中位值。這項比較是大學投資回報率的參考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