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學生故事:美國大學休學后周游歐洲
東方網-文匯報
陳文聰 美國埃默里大學戲劇專業大四學生
2009年夏天結束后,原本應在美國埃默理大學就讀大四的我,休學了。回國后,眾人一聽“休學”二字,總覺得納悶——讀得好好的,怎么就休學了?
這還得從我的專業說起。美國的大學可以轉專業,在大三下半學期,我終于發現了自己的愛好所在——戲劇主科,電影副科的專業方向,并且立志成為一名電影導演。彼時,讀書不是我當前最需要的。
出乎意料 休學過程很簡單
導演不但要會講故事,而且需要有故事。可我,一個從七歲入讀小學到現在,除去社會實踐,志愿者工作,實習工作的經驗外,幾乎所有的經歷和了解的故事都發生在校園高高圍墻之內。是時候去接受一些新事物了!
之前由于課程安排上的經驗不足,錯過了一些去別國留學的機會,一直拖到大四。美國的簽證政策是,畢業前必須在美國待滿一年,畢業后才可以留美三至六個月找工作,所以我必須留出大四一整年在學校。
思考良久,我決定休學。令人驚訝的是,美國大學申請休學的過程異常簡單——填寫一份休學申請表格,然后到國際學生辦公室向咨詢老師打個招呼,請其為我的簽證材料復印存檔后,就算正式休學了。今后在任何學期計劃返校時,只需聯系國際學生辦公室,請求他們再給我發一份簽證所需的I-20,同時協調回校事宜包括選課住宿等,即可“復課”。
在美國,休學是非常普遍的。我有一些朋友休學回國創業,或是打工賺錢來支持接下來的學業,也有朋友借此反思人生規劃。
周游歐亞 認識有故事的人
休學后的經歷異常豐富。我在西藏度過兩個月的時光。計劃和兩位學電影、同樣休學的美國好友,用半年甚至一年時間拍攝一部關于西藏的紀錄片。隨后,又轉至尼泊爾,待了一個月。
緊接著,我回了大連的母校拜訪老師,又去了丹東和朋友一起進朝鮮四天。從丹東回大連后,直奔都江堰,陪正好在成都的母親去了樂山、峨嵋和九寨溝。之后只身去安仁古鎮參觀劉文彩莊園和建川博物館群,體會了紅色年代的熾熱。隨后,從成都直飛昆明——我母親的出生地,開始尋根之旅。回到外公外婆插隊落戶、也就是我母親生活過的地方,感受著街邊人們圍著吃米線,閑適友善的生活,我慢慢理解在血液中流動的那部分未知。
昆明之后,我到了玉溪,走訪農民工子女學校和遭受旱情的農村,項目結束后我周游東南亞,了解佛教。余下的休學時光,我計劃去挪威學習繪畫和雕塑。
所有這一切,都是為了去有故事的地方,認識有故事的人。比如我在西藏結識的香港朋友。他用在大學做網站攢下的錢周游世界,去過阿富汗,現在扎根拉薩,開了家咖啡館。我至今對他的話記憶猶新:“很多香港人貸款買房,然后拼命工作還貸,沒時間真正享受這套房子,直到退休。他們人生的意義何在?我在西藏賺錢不如他們,但我可以住在這個能讓人上癮的地方,交有趣的朋友。我很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