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首先對原文的內容進行歸納和抽象,抽象的時候要注意,有態度的要把態度留下,把具體的名詞都丟掉,最后形成的框架就是“對象+正評價/負評價/無評價+某事”。
還是來看一個例子,謀篇GRE閱讀中,有這樣一段話“It is one of nature's great ironies that the availability of nitrogen in the soil frequently sets an upper limit on plant growth even though the plants' leaves are bathed in a sea of nitrogen gas。”我們把氮氣(nitrogen)抽象為A,植物(plant)抽象為B,這句話的結構就是“B的周圍有很多A,但B依然覺得A不夠”。
我們再到選項里看,很快會發現只有(C) That of shipwrecked sailors at sea in a lifeboat, with one flask of drinking water to share among them符合,置于這個的邏輯抽象,大家可以自己嘗試一下如何抽象,同時也可以嘗試下對其它錯誤選項同樣也抽象。這種題目切記,不可先看選項,一定要“先抽象,再選項”。
本文簡單討論了GRE閱讀中常用的4種很重要的邏輯思維,這些思維建議同學不僅僅要寫在紙上背誦,因為拿來背誦,這些就不是思維,而是方法了。
這不是考數學,不是讓大家在考試的時候用定理,而是要把這些東西變成自己本身的一種思維模式,以后就用此種方式來思考問題。待大家出國留學,融入國外的研究生生活后,會發現,這些邏輯思維是一筆不小的財富。
其實ETS并非故意出“變態”的題刁難大家,大家仔細想想,這些都是些縝密的邏輯思維,都是科研必備的思維。望各位考生能好好體會,好好吸收,多多練習,必定能戰勝GRE閱讀。
n. 細頸瓶,燒瓶,小水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