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考試的改革鐘聲已經敲響,之前在中國大陸實行近10年(2002-2011)的Split Test將成為歷史。因此新GRE考試相對于其前一代的舊GRE考生的體型變化成為考生的密切關注點。從GRE的Verbal Reasoning(語文部分)的角度來看,填空題型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其中最為新奇的變化在于增加了以前從未出現過的三空題,現在筆者將在本文針對新GRE的三空題詳細介紹其解題技巧。
題型特點
首先,我們來認識一下三空題的特征。根據ETS的官方指南的說明,三空題具有以下題型特點:題干部分是由1-5句話構成的短文,整個短文中包含3個空格,每個空格有3個選項且各個空格對應的選項相互獨立(即一個空格的選項的選擇不影響另一個空格的選項選擇),考生需要選出答案使得整段話在邏輯和意思上構成一個連貫的整體,且考生需要選擇出所有空格的正確選項才能得分。
解題技巧
弄清楚三空題的“長相”之后,接下來筆者將詳細介紹如何解答三空題。事實上,縱觀ETS在官方資料中所給出的三空題題目,我們可以發現其解題所運用的基本邏輯關系仍然是傳統GRE填空中的內容,只是在更大程度上把長難句結構糅合在一道題中,并且也正是由于題干的內容信息和空格增加,導致邏輯關系更加繁多。因此,結合以上三空題的特征,筆者總結了解答三空題的三大技巧。
第一, 尋找signpost(邏輯關系指路標),判斷邏輯關系。
通覽題干之后,要找出對于本道題的邏輯關系有明確指示作用的標志物,即signpost。例如,轉折關系的signpost有despite, although, however等等,因果關系的signpost有for the reason that, because, consequently等等。值得一提的是,邏輯關系指路標除了可以是詞語或詞組之外,還可能是標點符號或者一些特殊的語法結構等。比如說冒號在填空題中一旦出現則指示前后同義的解釋說明邏輯關系,而并列的賓語結構作為signpost常常指示同義的并列結構的邏輯關系。因此,這些邏輯關系指路標一旦出現在題干當中,就成為了考生判斷本題邏輯關系的標志物,因而對邏輯關系的確立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第二, 分清邏輯關系層次,先解線索最明顯的空格。
判斷出邏輯關系之后,即可運用填空的邏輯關系來解題。在進行邏輯推理尋找答案的時候注意要分清邏輯關系層次。這一點之所以在三空題當中尤為重要是由三空題的題型特點決定的,即涉及多種邏輯關系嵌套,所以分清大層邏輯關系與小層邏輯關系是能夠理清邏輯脈絡的必要前提。再次值得考生注意的一點是,解答空格的順序與空格在題干中出現的順序沒有必然聯系,永遠把握住“先能解哪個空就去解哪個空”的原則即可,同時,先解答的空格可能幫助考生進一步解決后面的空格。
第三, 整體主題一致,句間無反則同。
三空題的題干長度決定了其信息量較其他填空題更加繁多,因此對考生在閱讀題干時的大腦容量提出更高的要求。在考場的緊張環境中,很多考生會因題干信息過多而無法準確把握和提煉信息來解決空格,比如說題干有四句話,考生在讀到第三句的時候可能已經無法判斷出和第一句話到底有沒有聯系了。針對這一問題,筆者強調在解答三空題時一定要注意“整體主題一致,句間無反則同”的原則??v觀ETS在官方資料中所給出的三空題目,我們發現三空題的題干部分雖長達短篇閱讀的長度,但是整段題干的主題是一致的,即是圍繞著一個中心對象敘述的;其次,根據填空題的邏輯關系規律,三空題的每句話與每句話之間,如果沒有明顯的反義關系,則符合廣義上的同義關系。因此,考生把握住以上規律性原則,每往下讀一句話,就思考其與上下文的聯系,就能達到對題干的大量信息的有效駕馭。
樣題解析
為了使得考生對以上解題技巧有一個更加直觀和具體的認識,筆者將詳細解析以下兩道題目來幫助各位考生學習并掌握三空題的解題技巧。
首先來看一道來自于《The Official Guide to the GRE revised General Test》(新GRE的官方指南)的樣題。題目如下:
It is refreshing to read a book about our planet by an author who does not allow facts to be (i) ____ by politics: well aware of the political disputes about the effects of human activities on climate and biodiversity, this author does not permit them to (ii) _____ his comprehensive description of what we know about our biosphere. He emphasizes the enormous gaps in our knowledge, the sparseness of our observations, and the (iii) _____, calling attention to the many aspects of planetary evolution that must be better understood before we can accurately diagnose the condition of our planet. (OG-P49.1)
BLANK(i)BLANK(ii)BLANK(iii)
A overshadowedD enhanceG plausibility of our hypotheses
B invalidatedE obscureH certainty of our entitlement
C illuminatedF underscoreI superficiality of our theories
解析:
通覽題干之后,不難發現題干是由兩個長句子構成,且其主題是在論述和評價一個作家的一本書。并且由題干的“refreshing”一詞就可以判斷出整段話對該作者及其作品的基本態度為正評價色彩。接下來,聯系題干大意和空格出現的位置,我們發現第一句話的前后分句由冒號連接的,而冒號在填空題中是指示前后同義的解釋說明的邏輯關系的signpost,因此第一句話的前后兩個分句滿足廣義上同義的關系。細看兩個分句的內容,第一分句的中心意思是這個作家不允許事實被政治如何,第二分句的中心意思在于這個作家不允許政治紛爭對他的全面描述如何,因此,雖然在句式表達上,第一分句運用被動結構,第二分句運用主動句式,但是兩個分句的基本意思明顯是同義重復。因此,我們可以判斷出第一空格和第二空格都是填上一個該作家所不允許的政治對事實所做的一個動作,應為同義詞,且由于整段內容對作者及作品是正評價,所以說明作者不允許政治對事實做負面的動作,故尋找兩個同義且負面的動作即可,縱觀前兩個空格對應的選項,只能選擇A overshadowed(遮蔽,使失色)填入第一空,E obscure(使模糊)填入第二空。
下一步再解決第三個空。第三空所在的位置是題干的第二句話,且第二句話中的謂語動詞emphasize接了三個并列賓語的結構,因此根據這一特殊結構作為signpost,我們可以看出三個賓語符合并列結構的同義關系,而第一個賓語“the enormous gaps in our knowledge”(我們知識當中的巨大裂痕),和第二個賓語“the sparseness of our observations”(我們觀察的稀缺)都是明顯的負評價色彩,因此第三個賓語“the (iii) _____”也必定是一個負評價短語,縱觀三個選項的意思分別為G我們的假設的可能性,H我們的命名的確定性,I我們的理論的膚淺性,只有I為負評價色彩,故第三空選擇I為正確選項。
題目參考譯文:
讀這樣一本關于我們星球的書是讓人賞心悅目的,這本書的作者不允許事實被政治 遮蔽 :他深知關于人類活動對氣候和生物多樣性的影響存在很多政治紛爭,從不允許這些政治紛爭 模糊 他對于我們關于生命圈層的了解的全面性的描述。他強調我們知識的巨大裂痕,我們觀察的稀缺性,和我們 理論的膚淺性 ,呼吁我們在精確地確診我們星球的情況之前必須更深入地了解星球進化的許多方面。
接下來再看另一道例題,本題同樣來自新GRE的官方指南。
Statements presented as fact in a patent application are (i) _____ unless a good reason for doubt is found. The invention has only to be deemed “more likely than not” to work in order to receive initial approval. And, although thousands of patents are challenged in court for other reasons, no incentive exists for anyone to expend effort (ii) _____ the science of an erroneous patent. For this reason the endless stream of (iii) ____ devices will continue to yield occasional patent. (OG-P61.5)
BLANK(i)BLANK(ii)BLANK(iii)
A presumed verifiableD corroboratingG novel
B carefully scrutinizedE advancingH bogus
C considered capriciousF debunkingI obsolete
解析:
本道題的題干由四句話構成。第一句話意為“在專利申請中表示為事實的陳述是
_________,除非有一個好的可以懷疑它的理由被發現”,其中“unless”一詞在這里可以作為signpost,指示一個反義重復的邏輯關系,因此結合句意可以判斷空格應填上一個意思為“不被懷疑的”的短語,因此只有A選項“被認為是可證實的”符合要求。第二句話意為“發明只需要被認為是‘相對于不來說更有可能是’有效的就可以受到最初的許可”,可見這句話果然符合整體主題一致的原則,因為前兩句話明顯都是在表達“專利的審查不夠嚴格”這一意思。第三句話中有一個although可以作為轉折關系的signpost,指示一個反義重復的邏輯關系,結合第三句話的句意可以看出,第二空應填上一個“挑戰”的廣義同義詞才能使整句話構成轉折關系,選擇F選項“揭露”錯誤專利即是“挑戰”錯誤專利的意思。第三個空格在第四句話中,而第四句話的for this reason是一個明顯的表示因果關系的signpost,因果關系在填空中屬于同義關系。在本道題中第四句話之前的內容是原因,第四句話for this reason之后的內容為結果,既然原因都是圍繞著“專利審查不嚴格”這一信息,因此結果只能是說“會導致一些不合格、不正確的裝置也獲得了偶爾的專利”,所以第三空格填上“錯的假的”意思的詞匯,故選擇H選項“假冒的”。
題目參考譯文:
在專利申請中被表述為事實的陳述是 被認為是可證實的 ,除非一個好的可以懷疑它的理由被發現。發明只需要被認為是相對于不來說更有可能是起作用的就可以受到最初的許可。并且,盡管在法庭上有上千的專利因其他的原因被挑戰,沒有任何動機使得任何人愿意花力氣去 揭露 一個錯誤專利的科學性。正是因為這個原因,無盡的假冒的 裝置之流將繼續偶爾獲得專利。
通過對以上兩道題目的解析,我們可以發現解決三空題仍然是運用傳統的邏輯關系和思路,只是針對其與傳統填空題不同的特征,我們要運用一些特別的解題技巧,對傳統的解題方法加以融會貫通。因此考生只要在語言基礎達標的情況下,把握住三空題的特點,運用恰當的技巧和策略,對三空題加以強化練習,就能在考場上順利闖過新GRE三空題這一難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