湊近一瞧,萊斯特可以發現由許多海里的砂石以及小巖石組成的巖石層。
“這里沉淀下來的不僅是可以看見的。我們知道河流是不斷的向前奔跑,這樣就帶動了一些大的顆粒狀的物質不斷隨著河水向前,但即使是這樣,仍有顆粒狀物質沉積下來。”
一層層的砂石堆積起厚厚的沉積層,看起來就像是一個分層的蛋糕。但是一般情況下,河流沉積物是不會積的很厚。
“看著我身后的平頂脊(熨斗形巖石)一層一層的沉積物,它們可傾斜了60度。”
是什么原因造成了這些巨型巖石的傾斜。調查還在繼續,我們一直走到10英里外東北方向的弗拉格斯塔夫山,這里超出了科羅拉多落基山的范圍。
“我現在正站在一個微型平頂脊(熨斗形巖石)的旁邊,也是60度左右的傾斜。非常陡峭,我在想它是如何形成今天的樣子,如果最開始它只是溪流中的小礫石?”
答案就在于較深巖石的下方。它是花崗巖,它與上面的平頂脊(熨斗形巖石)看起來完全不同。
“在花崗巖中沒有分層;不像平頂脊,它們中間有分層。花崗巖中沒有卵石,而平頂脊中有。”進一步的對花崗巖進行調查顯示里面充滿了礦物質。這就給我們提供了另外一種關于落基山脈如何出現的線索。
“于是我拿起這個花崗巖。仔細一看,我看到了石英,長石和一點點的云母,正是有了這種特殊的結構,使得流動的巖漿可以冷卻下來形成巖石。”
礦物質中含鐵,鐵元素使得巖石變黑。鐵元素的確切含量可以讓科學家知道巖石形成的深度。
“因此,我們采集了一些樣本進入實驗室中化驗。實際上,我們就準確知道這塊巖石是怎樣冷卻下來的、以及它的結晶深度,同時這個深度使得我們可以估算15英里以下的范圍。”
Daisy對于譯文,有一些補充說明,在文章的開頭,其實可以譯簡單些,因為這是一個系列,所以要承接上一篇文章,就有一些解釋的文字,“由許多海里的砂石以及小巖石組成的巖石層”,保證如果沒聽過前篇文章的網友,也可以大概了解一下是什么樣的情況。這期的最后一句譯文也是,因為還有下文,所以會有些不解,聽下一期的話,就不會有疑惑啦。對于上篇文章有網友的留言,Daisy真的很高興,希望大家多多支持Daisy,我希望給大家更好的原創。謝謝!還是那句話,請指出我譯文以及重點講解中不足的地方,謝謝大家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