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完全黑暗環境中,喪失了視力的魚類保持清醒的時間多于那些沒有失去視力的魚,這可能是因為盲魚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覓食。--凱倫·霍普金報道。
生活在黑暗環境下的生物可能在演化過程中視力逐漸下降。它們甚至會完全失明。現在看來它們同樣減少了睡眠。最新研究顯示相比生活在陽光下的魚類來說,洞穴魚類保持清醒的時間更長。這項成果發表在《當代生物學》上。[Erik Duboué, Alex Keene and Richard Borowsky, 研究人員在實驗室對三個種群的墨西哥脂鯉進行了研究。生活在溪流或河流中的魚有雙眼,視力正常。但是適應了洞穴環境生活的魚類缺少眼睛,同時有失眠現象。科學家觀察發現,正常狀態下脂鯉類熱帶魚白天運動,夜晚躺在魚缸底部完全睡眠。另一方面,洞穴魚類始終保持高度警惕狀態,甚至在半夜都不停游動。
研究人員正在辨認控制這種失眠現象的具體基因。這并不是說你可以憑借最少的睡眠時間而得到什么。因為洞穴魚可能并不需要更少的睡眠--它們需要保持清醒,搜尋更多的食物,畢竟洞穴中食物不僅量少而且難以尋找。甚至連一條盲魚也知道:如果你不注意,就錯過良機了!--凱倫·霍普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