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匯講解】
1.solstice n. 至,至點,至日
如:The period of the winter solstice, about December22.
冬至冬季的至點,大約在12月22日
A fabled bird, identified with the kingfisher, that was supposed to have had the power to calm the wind and the waves while it nested on the sea during the winter solstice.
神翠鳥一種神話中的鳥,人們認為它即是翡翠鳥,據說當它在冬至期間在海上筑巢時,具有平息風浪的力量
2.bonfire n. 篝火,營火
如:The bonfire was piled with wood.
篝火用木柴堆得高高的。
Only the embers of the bonfire remained.
那篝火只有余燼尚存。
3.prehistoric adj. 史前的
如:The study of the forms of life existing in prehistoric or geologic times, as represented by the fossils of plants, animals, and other organisms.
古生物學對出現在史前或地質時代的生命的形成的研究,體現在植物、動物和其它有機體的化石上
4.Stonehenge 巨石陣
又稱索爾茲伯里石環、環狀列石、太陽神廟、史前石桌、斯通亨治石欄、斯托肯立石圈等名,是歐洲著名的史前時代文化神廟遺址,位于英格蘭威爾特郡索爾茲伯里平原,約建于公元前4000~2000年(2008年3月至4月,英國考古學家研究發現,巨石陣的準確建造年代距今已經有4300年,即建于公元前2300年左右)
5.夏至
夏至(summer solstice)每年的6月21日或22日,為夏至日。夏至這天,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北端,幾乎直射北回歸線(北緯23°26′28″44),北半球的白晝達最長,且越往北越長。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晝最長的一天,南方各地從日出到日沒大多為十四小時左右。夏至這天雖然白晝最長,太陽角度最高,但并不是一年中天氣最熱的時候。因為,接近地表的熱量,這時還在繼續積蓄,并沒有達到最多的時候。俗話說“熱在三伏”,真正的暑熱天氣是以夏至和立秋為基點計算的。大約在七月中旬到八月中旬,我國各地的氣溫均為最高,有些地區的最高氣溫可達40℃左右。 夏至,古時又稱“夏節”、“夏至節”。古時夏至日,人們通過祭神以祈求災消年豐。《周禮·春官》載:“以夏日至,致地方物魈。”周代夏至祭神,意為清除疫癘、荒年與饑餓死亡。《史記·封禪書》記載:“夏至日,祭地,皆用樂舞。”夏至作為古代節日,宋朝在夏至之日始,百官放假三天,遼代則是“夏至日謂之‘朝節’,婦女進彩扇,以粉脂囊相贈遺”(《遼史》),清朝又是“夏至日為交時,日頭時、二時、末時,謂之‘三時’,居人慎起居、禁詛咒、戒剃頭,多所忌諱……”(《清嘉錄》)。
(可可英語版權所有,未經允許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