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費羅(1807 - 1882) 美國詩人。生于緬因州波特蘭城一個律師家庭。1822年進入布都因學院,與霍桑是同班同學。畢業后赴歐考察,研究法、西、意、德等國的語言文學。1836年回國,在哈佛大學講授介紹歐洲文化和浪漫主義,成為新英格蘭文化中心劍橋文學界和社交界的重要人物。1839年出版第一部詩集《夜吟》和浪漫主義小說《許珀里翁》,1841年出版《歌謠及其他》,從此確立了他的詩人地位。1842年出版組詩《奴役篇》,1845年發表詩集《布呂赫鐘樓及其他》。1847年發表的長篇敘事詩《伊凡吉林》和《海華沙之歌》(1855)、《邁爾斯·斯坦狄什的求婚》(1858)是朗費羅的三部主要詩作,這些作品的發表使他聲望日增。1863年發表《路畔旅舍的故事》,1872年出版詩劇《基督》三部曲,包括《神圣的悲劇》、《金色的傳說》和《新英格蘭悲劇》。 朗費羅晚年備受推崇,先后獲得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的榮譽博士學位。1882年逝世后,倫敦威斯敏斯特教堂詩人之角安放了他的胸像。他一生創作的大量抒情詩、敘事詩、歌謠和詩劇曾在美國和歐洲廣泛流傳,受到贊賞,但到20世紀之后卻詩名驟降。
名言
不要老嘆息過去,它是不再回來的;要明智地改善現在。要以不憂不懼的堅決意志投入撲朔迷離的未來。 先相信你自己,然后別人才會相信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