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蘭·托馬斯(1914 - 1953)
人稱“瘋狂的狄蘭”,生于英國威爾士一個很有教養的中產階級的家庭,而他本人天生就是一個頑童,而后又成為酒鬼、煙鬼。他很早就預感他活不長,自稱要創造一個“緊迫的狄蘭”,一個有著自我毀滅激情的詩人。他從本質上講是一個浪漫主義者。他十九歲時出版了第一本詩集,立即引起了詩界的注意,接著他移居倫敦,兩年后又以第二本詩集贏得了許多著名詩人的贊揚,1946年出版的《死亡與出場》更為不同凡響。這時他不僅輕而易舉地走進了英國當代大詩人的行列,而且催生了摹仿他的“新啟示”詩派(又稱為“天啟派”)。
托馬斯前后三次訪美,并以其狂放的朗誦才能在美國引起轟動。第三次去美國,他打算會見大音樂家斯特拉文斯基,并共同創作一部歌劇,結果卻在紐約醉酒而死。
圣經、弗洛伊德、威爾士的風光和民俗,是他靈感的源泉。他以強烈的本能擁抱生命,在一種神秘的經驗中將生與死、人與自然合為一體。因此他的詩中往往洋溢著一種神秘原始的力量,且超越文化的意義。尤其使人驚嘆的是他那種天生把握語言的能力,斯蒂芬·斯本德曾稱他為“著迷于詞匯的詩人,一個語言天才。他的詩有一種古代行吟詩人的原始本質,同時在這種本質之上還有一種現代心理學的意識”。詩人過早地夭亡了,而他那點石成金的語言魔法,至今仍在吸引著、迷惑著人們。
狄蘭·托馬斯的詩歌圍繞生、欲、死三大主題;詩風精獷而熱烈,音韻充滿活力而不失嚴謹;其肆意設置的密集意象相互撞擊,相互制約,表現自然的生長力和人性的律動。狄蘭·托馬斯的詩歌掀開了英美詩歌史上的新的篇章。
n. 羔羊,小羊,羔羊肉,溫順的人
v. 產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