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房拷貝 Home Video,通過欣賞和講解英文電影原聲,為英語學習者搭建鍛煉聽力的平臺,同時進一步了解歐美文化和生活習俗。
本期話題:《玩具總動員》第三部
影片評價:
北美媒體
《玩具總動員3》相較于前兩部有著更為成熟復雜的故事線索,同時這部3D電影也融合了皮克斯自成立以來的所有心血努力,可謂集大成者。(《綜藝》評)
皮克斯并未原地踏步,這是一個在優質的視效、剪輯、3D等技術手段包裝下的富含人生哲理的故事。(《indieWIRE》評)
影片雖然在情感上較前兩部稍微沉重陰暗一些,但是導演李·昂克里奇和編劇邁克爾·阿姆特嘗試著增加了不少美妙的細節,以保證那些深受大家喜愛的玩具角色們不會被削弱。(《好萊塢報道》評)
皮克斯自1995年的《玩具總動員》打出頭炮之后,15年來創作出《海底總動員》、《機器人總動員》以及《飛屋環游記》等眾多經典作品。每一位皮克斯的創作者內心都有一個“安迪”,就像安迪一樣從創始人約翰·拉塞特起,每一位創作者都不愿放棄內心的童真,《玩具總動員》系列正是主創人員們自然而然的集體意識。(《時代》雜志評)
《玩具總動員3》也許算不上偉大的電影,但結局還是讓我眼含熱淚。(《紐約郵報》評)
影片的結局讓觀眾喘不過氣來,打賭其他人也一樣。這部可愛的影片確實值得一看。(《華爾街日報》評)
成人觀眾也會毫無疑問地灑下幾滴淚,皮克斯公司那幫家伙的高明之處在于:讓觀眾從塑料機器人的身上感受到真情實感。(《美聯社》評)
中國媒體
完美告別聚會
皮克斯動畫《玩具總動員3》 距離第一部已經15年了,距離第二部也已經超過了10年,作為一部動畫片來說,這樣的時間跨度意味著最早通過第一部愛上伍迪和巴斯光年的那批小觀眾已經步入成年,其實這對一部兒童片的續集來說是很不利的局面。但皮克斯所最擅長的是老少通吃,影片的前一個小時是款待新朋友,后半小時是回饋老朋友。安迪從懵懂的小男孩成長到即將走入大學校園的追風少年,其中的滄海桑田是很容易讓觀眾產生代入感的,正因為如此整部影片在輕松諧趣的氣氛下卻始終滲透出一種淡淡的悲憫和哀傷,其實是一場為了告別的聚會。(騰訊娛樂評)
主題角色討喜
影片以一個線條清晰動機明確的主線故事,層出不窮的突發狀況和巧妙化解始終牽引著觀眾融入一個看似整體設定有點牽強的但情趣盎然的過程中。影片的主創人員對人物的詮釋更為大膽,每個人物都有亮點而且個性突出,包括像大熊、大頭娃娃等反面人物的性格層次也很豐富,“越獄”過程中發揮各自優勢相互配合的設計創意十足。(騰訊娛樂評)
3D技術遭唾棄
作為皮克斯第二部采用3D技術拍攝的動畫片,《玩具總動員3》和《飛屋環游記》表現出了在3D技術運用上相似的薄弱,其實這部電影幾乎可以摘下眼鏡看的。但并不是說這是《愛麗絲漫游奇境》和《諸神之戰》那樣的偽3D,還是可以看出主創人員對于影片3D制作的意圖和誠意,但比起夢工廠的《馴龍高手》,《玩具總動員3》在技術上相形見絀,只能靠簡單的層次感來制造3D感受,動態視覺效果嚴重不足。其實以皮克斯動畫獨到的風格和韻味,以損失畫面亮度為代價的3D技術,濫用反而會給影片減分。(騰訊娛樂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