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韋斯·安德森(Wes Anderson)執導,眾星云集的二戰前歐洲獻禮電影《布達佩斯大飯店》(The Grand Budapest Hotel)摘得了柏林電影節亞軍榮譽的評審團大獎。另外,理查德·林克萊特(Richard Linklater)的《少年時代》(Boyhood)贏得了銀熊獎最佳導演,電影講述了一個男孩12年的成長歷程,這個男孩自始至終都由一個演員所扮演,伊桑·霍克(Ethan Hawke)與帕特麗夏·阿奎特(Patricia Arquette)也加盟了本片。
當奧斯卡提名編劇兼焦點電影公司前CEO詹姆斯·沙姆斯(James Schamus)向中國電影遞上三座獎杯時,現場變成了中國之夜。除《白日焰火》的兩座外,婁燁導演的《推拿》(Blind Massage)也獲得了“杰出藝術成就獎”。沙姆斯曾是《喜宴》(The Wedding Banquet)的編劇,同時也與李安導演長期合作,如《藏龍臥虎》(Crouching Tiger, Hidden Drago)、《色,戒》(Lust, Caution)。
自2007年王全安的《圖雅的婚事》(Tuya's Wedding)以來,《白日焰火》是第一部問鼎柏林最高榮譽的中國電影。柏林一直是中國新電影的首映平臺,柏林電影節于1988年把金熊獎頒給了張藝謀的《紅高粱》(Red Sorghum),1993年頒給了《喜宴》以及謝飛的《香魂女》。
《少年時代》的拍攝歷經12年,工作人員超過400人,理查德·林克萊特為此接受了最佳導演的殊榮。
韋斯·安德森未能參加典禮,他請柏林電影節導演迪特·考斯里克(Dieter Kosslick)為他好好保存銀熊獎杯。考斯里克說他無論如何下周會飛往紐約親自把獎杯交給安德森。
銀熊獎最佳女演員花落日本女星黑木華(Haru Kuroki),她在山田洋次(Yoji Yamada)導演的時代情景電影《小小的家》(The Little House)中飾演了一位離開農村家鄉前往東京從事女傭的女性。安娜(Anna)和德特里奇·布格曼(Dietrich Bruggemann)兄妹憑借《十字車站》(Stations of the Cross)贏得了銀熊獎最佳劇本,本片講述了一位年輕的女孩在信仰下的旅程,德特里奇·布格曼同時也是此片的導演。
以第一屆柏林電影節導演命名的阿弗雷鮑爾獎則花落老牌法國制片人阿倫·雷乃(Alain Resnais),他的最新作品《縱情一曲》(Life of Riley)在柏林電影節頒獎夜之前剛剛摘得國際影評人聯盟最佳電影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