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未看過原著,對饑餓游戲系列原本不可謂之著迷,但聽聞第二部的火爆和口碑后忽然想進影院一探真假,故而有了這滯后的第一部觀影。
影片看完后,有種強烈的感受,即這是一部優秀的小說,但電影在挖掘時或許由于各種原因的權衡,并未將其淋漓盡致的展現出來。有人可能開始反駁道,“你既然未看過原著,何來如此感受?”,姑且回答,“只因在看到了電影之下的小說才華”。
導演很有想法地選擇了手持攝像機拍攝,應該說在部分場景中這種拍攝達到了不錯的效果,比如比賽中的追逐打斗;但在電影的前部分這種手法就讓人略感不適了,如播放饑餓游戲比賽宣傳片的片段,晃動的鏡頭幾乎有種在看槍版的錯覺。好在整部電影下來沒有頭暈目眩,只能說這種拍攝手法的收放度還需考量。
另一點則是許多人提及的前戲過長問題。一部以“惡戰”為噱頭的電影卻用了大量的筆墨在前戲的鋪排上,這種鋪排盡管有利于其主題的突顯,但卻使得大量為高潮而來的觀眾耐不住性子。或許正如許多改編影片一樣,如何權衡觀影上的商業性與小說劇本的藝術性是一個永恒的問題。
除此之外,觀影之中一度讓我“迷失”的是影片的故事背景及男一男二的確定。當你以為故事是現代背景時,古代場景出現了,當你接受其是古代片時,超現代設備出現了,就在你確認這是科幻片時,大家又穿著復古衣服登場,對于有強迫癥的我,最終也不得不安慰自己道“不要在意這些細節”了。至于男主角的問題,一度以為Gale是男一的我,看罷此片才發現其在第一部幾乎淪為龍套,而起初并不待見的Peeta竟在不經意中搶占了其男一的寶座,好吧,一切都怪我不看原著,太過眼拙。
吐了些槽之后,讓我們回到正題,拋開這些缺憾,著眼于情節與故事本身。所謂小說的才華,最為欣賞的一是主角塑造的真實性,二是故事背后的現實性。
完美人格的時代已經過去,飽滿的人物必定有著這樣那樣的缺點,于是女主盡管勇敢、聰明,但也會妥協、自私;男主雖然給人以溫和,卻也知生存,正是不完美造就了完美,你我都生活于現實社會之中,童話故事即便唯美,也太過虛幻,只有真實才能觸動,才能給人以代入與希望。
而影片暗示極重的政治性則使其從眾多類似故事中脫穎而出。比賽無非是政治的工具,叫喊揮舞著的人們,無奈參賽的貢品,生離死別的親人,一切的一切都在當局的掌控之中。所謂游戲規則,因當局的目的而變;所謂比賽進程,皆在設計之中;所謂最終勝利,也無非只是為使人們誠服的手段,就似萬千棋子中的一粒,受盡擺布甚至渾然不知。但或許終有一日人民幡然醒悟,而那時的金字塔頂端又該何去何從?
在這些主題的表現上影片還是較為成功的,但在部分情節上卻流于表面,略為跳躍。例如總統與比賽總設計師一段關于hope的對話似乎與情節的發展毫無關系;男女主角的關系變化亦讓人覺得太過突然,有些看似warm的鏡頭,卻還在思考何以至此。
盡管就電影本身而言,其稱不上是一部佳品,但卻能讓人感到埋藏在其下的小說才華。正因這種魅力,使我迫切的想要翻開原著,細細品味。而如今的第二部帶著新導演與好口碑而來,于是原諒我不知悔改地決定貢獻些票房。